电动伺服黑科技公司鑫辉空天获千万级Pre-A融资

太空“方向盘”:电动伺服系统的崛起之路

在浩瀚的宇宙探索征途中,火箭承担着将人类梦想送往太空的重任。而在这高速飞行的庞然大物内部,一套如同“方向盘”般精密的控制系统至关重要,它决定着火箭能否精准无误地抵达目的地。这便是伺服系统。长期以来,液压伺服系统在航天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动伺服系统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一代航天器的“神经中枢”。

默默耕耘的力量

提及航天事业,我们常常仰望的是那些冲破大气层的巨箭,是奔赴星辰大海的探测器。然而,在其背后,是无数默默耕耘的科技企业和研发人员,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为这些壮丽的工程注入生命。深圳市鑫辉微电子有限公司,这家成立于2014年、专注于航空航天电动伺服系统的企业,正是其中的一员。他们并非聚光灯下最耀眼的存在,却在关键的技术领域取得了突破,并用一次次成功的火箭发射验证了自己的实力。

破浪前行:技术的蝶变

中国航天伺服系统的发展,是一部不断突破与创新的历史。从上世纪克服技术封锁,将液压伺服系统成功应用于洲际导弹和运载火箭,到21世纪初开始在固体火箭中探索机电伺服系统,每一步都凝聚着几代航天人的心血。电动伺服系统作为机电伺服系统的范畴,代表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与传统的液压伺服系统相比,电动伺服系统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它巧妙地解决了大功率助推、高精度闭环控制以及令人头疼的漏液问题。想象一下,在高压、高温的极端环境下,任何微小的漏液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电动伺服系统的出现,极大地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此外,它还具备精度更高、使用寿命更长、故障率更低以及维护更简单的特点,这对于追求极致可靠性的航天任务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福音。

鑫辉空天,正是抓住了这一技术变革的浪潮,凭借其自主研发的电动伺服系统,成功跻身于这一前沿领域。创始人兼CEO曾买平,一位拥有10余年航天电子产品开发经验的领军人才,带领团队经过六年的潜心研发,终于在2022年迎来了高光时刻——他们自主研发的电动伺服控制系统成功跟随火箭完成了飞行验证。

实力的最佳证明:十余次发射

理论的突破最终需要实践的检验。鑫辉空天的电动伺服系统并非停留在实验室阶段,而是真正走向了太空。成功跟随火箭完成十余次发射,这不仅是技术成熟的有力证明,更是市场对其产品可靠性和性能的高度认可。每一次腾空而起,每一次精准入轨,都有鑫辉空天的一份贡献。这种“跟随”不是简单的搭乘,而是其核心技术在极端环境下经受住了最严苛的考验。

作为国内唯一一家设计大功率电动伺服控制器并得到运载火箭飞行验证的民营企业,鑫辉空天不仅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更展现了民营企业在国家重大科技领域“硬核”创新的潜力。他们已经与多个航天项目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其核心电动伺服系统的重要供应商。这不仅仅是商业上的成功,更是中国航天事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生动缩影。

资本的助推:为腾飞注入新动能

任何一项高精尖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都离不开资本的投入。近日,鑫辉空天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小苗朗程和同创伟业。这笔资金如同助推器,将为鑫辉空天未来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悉,融资所得将主要用于加大研发投入、扩充专业人才队伍以及加强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这意味着鑫辉空天将在现有技术基础上,继续深耕细作,不断推陈出新,研发出更高性能、更可靠的电动伺服系统。同时,人才的引进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生产能力,为承接更多更复杂的航天项目奠定坚实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鑫辉空天今年的产能有望提升5倍。这一数据的背后,既是对市场需求的积极响应,也展现了企业快速发展的雄心。在商业航天蓬勃发展的当下,对高性能、高可靠性核心部件的需求量与日俱增,鑫辉空天的产能扩张正当时。

未来的星辰大海

鑫辉空天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企业成功融资的故事,更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进步、技术不断革新的缩影。他们凭借自主研发的电动伺服系统,在竞争激烈的航天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深刻内涵。

随着中国航天进入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从国家队的载人航天、深空探测任务,到蓬勃兴起的商业航天力量,对关键核心技术的需求将持续旺盛。电动伺服系统作为火箭的“方向盘”,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鑫辉空天,这家已成功跟随火箭发射十余次的创新企业,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蓄势待发,准备迎接更加广阔的星辰大海。他们的每一步前行,都将为中国航天的未来贡献一份力量,助力中国航天梦想飞得更高、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