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啸虎退出人形后,转投水下机器人时代

在风起云涌的投资江湖里,总有一些声音能掀起波澜,引人侧目。当众人纷纷涌向人形机器人这片“热土”,声称要“批量退出”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却悄然将目光投向了深邃的海洋,选择了一家水下机器人企业。这看似反常的举动,实则蕴藏着他一贯的投资逻辑和对未来赛道的独特判断。

风口浪尖的转向:从人形到水下

三月,当人形机器人赛道因其技术突破和潜在应用前景而备受瞩目时,朱啸虎的一番言论如同一盆冷水,泼向了这个火热的市场。他公开表示,金沙江创投正在批量退出人形机器人项目的投资,原因在于商业化路径尚不清晰,对投资回报周期存疑。他直言不讳地问道:“谁会花十几万买一个机器人去干这些活?” 这番“反共识”的言论,立刻在创投圈和机器人行业引发了广泛讨论,甚至招致了一些被投企业创始人的隔空回应。

然而,就在人形机器人赛道热议未平之际,一则新闻再次将朱啸虎推到台前——他领投了一家水下通用机器人公司世航智能的天使+轮和Pre-A轮融资。 这个“批量退出人形”后转投水下机器人的举动,不仅印证了他“买在分歧,卖在一致”的投资策略,也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不同机器人赛道的商业潜力。

深潜蓝海:水下机器人的商业逻辑

与高调展示后空翻、跳舞的人形机器人不同,水下机器人似乎显得更为“低调务实”。那么,朱啸虎为何选择在这个时候“深潜”蓝海,看好水下机器人?

聚焦清晰的商业化路径:朱啸虎的投资哲学一直强调商业化落地和可计算的投资回报。 他认为,能够看到清晰的商业化可能性是投资的关键。 相较于目前仍处于早期阶段,商业模式尚需验证的人形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在多个领域已经展现出明确的应用价值和商业潜力。

多领域的实际需求:水下机器人并非新鲜事物,从上世纪后半叶就开始协助人类探索海洋。 如今,随着全球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战略地位的提升,水下机器人在资源勘探、环境监测、海底施工、安全检测、搜索救援、水产养殖等领域的需求持续增长。 我国拥有漫长的海岸线和广阔的海域,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水下机器人的需求巨大。 此外,消费级水下机器人在潜水娱乐、水下摄影等领域的兴起,也进一步拓宽了其商业应用场景。

政策东风与国产替代:近年来,国家对海洋经济和深海科技发展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深海科技作为新兴产业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政策的扶持为水下机器人行业带来了发展契机。 同时,随着国内技术的进步,水下机器人的国产替代机会也越来越明确。 这与朱啸虎强调的“接地气”和“可持续商业化”的项目特征不谋而合。

创始团队的务实基因:世航智能的创始人陈晓博,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并且对商业化有自己的理解。 这种兼具技术实力和商业头脑的创始团队,也是吸引投资的关键因素。

反思人形:商业化之痛与行业分歧

朱啸虎的“批量退出人形”言论,虽然引发争议,但也暴露了当前人形机器人赛道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

商业化前景不明:这是朱啸虎最核心的担忧。 虽然人形机器人在技术展示上日新月异,能完成各种复杂的动作,但其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场景依然模糊。 高昂的成本是其中一大阻碍,十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价格,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也使得企业难以找到能够持续买单的客户。

技术与应用脱节:目前许多人形机器人的能力更多体现在实验室环境下的技术演示,距离在复杂多变的实际场景中稳定、高效地完成任务还有距离。 如何将实验室的技术突破转化为可实际应用的产品,是人形机器人行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行业内部分歧:对于人形机器人赛道的未来,投资圈内部也存在分歧。 一部分投资人认为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的长期潜力,是未来的重要赛道,即使短期存在泡沫也是正常现象。 而以朱啸虎为代表的投资人则更看重短中期的商业化落地和投资回报。 这种分歧也反映了不同投资机构的投资理念和风险偏好差异。

理性与热潮的碰撞:投资的永恒主题

朱啸虎在人形机器人上的“退”与水下机器人上的“进”,并非简单的好恶转变,而是其一以贯之的投资逻辑在不同赛道上的体现。他始终强调理性分析和对商业化前景的预判,这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早期投资领域尤为重要。

每一次科技浪潮的兴起,都伴随着理想与现实、热潮与冷静的碰撞。人形机器人无疑代表着科技的未来,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间,但如何跨越技术障碍,找到 killer application,实现商业上的成功,依然是摆在所有从业者面前的难题。而水下机器人则在相对成熟的技术基础上,迎来了政策和市场需求的双重利好,展现出更为清晰的商业化路径。

朱啸虎的投资选择再次提醒我们,在追逐风口的同时,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入分析行业的本质和商业逻辑。投资并非简单的“投热门”,而是需要在“分歧”中寻找机会,在“一致”时保持警惕。无论是人形机器人还是水下机器人,最终的市场表现将是检验一切判断的唯一标准。

未来展望:殊途同归或各领风骚?

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和水下机器人这两个赛道都将持续发展。人形机器人有望在技术不断突破和成本逐渐下降的情况下,逐步找到更多应用场景,从工业制造、商业服务拓展到家庭领域。 而水下机器人则将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在海洋经济的各个领域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或许,未来的机器人世界将是多元并存的,不同形态、不同功能的机器人将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发挥作用,共同推动社会进步。朱啸虎的这次投资转向,或许只是机器人赛道细分化和差异化发展的缩影。在这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时代,保持开放的心态,深入了解不同赛道的潜力与挑战,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的投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