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智驾芯片突围战

在飞速发展的智能汽车时代,一颗小小的芯片,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汽车的“大脑”,赋予它思考、感知和决策的能力。这其中,智驾芯片扮演着核心角色。那么,在这场全球性的技术竞逐中,中国智驾芯片的国产替代之路,究竟走到了哪一步?是星辰大海的壮阔征途,还是荆棘遍布的崎岖小径?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

起步:从追赶到并跑的号角

曾几何时,智能驾驶芯片市场几乎是国外巨头的天下,英伟达、Mobileye等厂商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牢牢占据着主导地位。然而,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以及对产业链自主可控的渴望,吹响了国产替代的号角。本土芯片企业如地平线、黑芝麻智能、芯驰科技以及众多入局自研芯片的车企,纷纷投身于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初期,国产芯片面临着技术积累不足、制程工艺相对落后、算力有待提升等多重挑战。与国际领先水平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但正是这种差距,激发了国产芯片企业的斗志。他们凭借对本土市场的深刻理解和快速响应能力,开始在中低端市场崭露头角。

破局:在中低算力市场站稳脚跟

国产智驾芯片的突围首先在中低算力市场取得了显著进展。例如,地平线的征程系列芯片,凭借其在辅助驾驶领域的出色表现,成功在中低算力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2023年,地平线在自主品牌乘用车前视一体机计算方案市场拿下了23.7%的市场份额,仅次于Mobileye,位居第二。 这表明,在基础的辅助驾驶功能上,国产芯片已经具备了与国际厂商竞争的能力,并赢得了部分市场认可。

除了地平线,爱芯元智的凌芯01芯片也已在零跑等车型上实现量产。 芯驰科技的V9系列芯片则专注于新一代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能够满足对计算能力日益增长的需求。 这些都标志着国产芯片在中低算力市场正逐步扩大影响力。

向上:冲击高算力与高阶智驾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向更高级别发展,对芯片算力的需求也水涨船高。城市NOA(Navigate on Autopilot,自动辅助导航驾驶)等高阶智驾功能对芯片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算力需求显著偏向500-1000TOPS区间。 在这一领域,国际厂商如英伟达的Orin系列芯片仍占据主导地位,其Orin X芯片广泛应用于理想、蔚来、小鹏、小米等新势力品牌。 面对国际巨头在高算力市场的优势,国产芯片企业正在奋力追赶。

以地平线为例,其最新发布的征程6系列芯片,最高算力可达560TOPS,旨在满足新一代全场景智能驾驶的需求,被视为英伟达Orin-X的有力竞争对手。 黑芝麻智能也推出了华山A2000家族芯片平台,目标是赋能汽车智能化,加速高阶智驾成为标配,其A2000 Pro对标的正是英伟达即将量产的旗舰芯片Thor。 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也在智驾领域发力,昇腾610已被应用于多款车型,且其算力预期已提升至L3级。

除了专业的芯片设计公司,越来越多的国内车企也选择“下场”自研智驾芯片,以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和差异化竞争。 蔚来、小鹏、理想等新势力都在积极布局自研芯片,并取得了一定进展。 例如,蔚来成功流片了首个车规级5nm智能驾驶芯片“神玑NX9031”,算力据称达到了1000TOPS左右。 小鹏也宣布其自主设计的智驾芯片“图灵芯片”流片成功。 车企自研芯片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第三方芯片研发商的市场空间,但也为国产芯片的迭代和发展提供了土壤。

挑战:技术、生态与标准的壁垒

尽管取得了显著进展,国产智驾芯片的国产替代之路依然充满挑战。首先是技术层面的挑战,尤其是在先进制程、芯片可靠性以及与软件算法的协同方面。 智驾芯片的研发需要大量的跨领域知识与人才,以及长期的、高成本的投入。 其次是生态的构建,国际巨头如英伟达不仅提供高性能芯片,还构建了完整的软硬件生态系统,包括开发平台、工具链等,这使得车企和开发者能够更方便地进行算法开发和应用部署。 国产芯片厂商需要在生态建设上下更大功夫,提供好用、易用、耐用的芯片方案和完善的工具链。 最后,标准的制定也是关键,目前仍以欧美标准为主导,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国产标准的发展,为国产芯片的研发提供更多指导。

此外,尽管国产芯片的市场占比正在逐步提高,但前十大供应商中外国厂商的占比依然很高,头部效应明显。 在高端旗舰车型和高阶智驾功能上,国外品牌芯片仍是首选。 国产芯片要想在高阶市场站稳脚跟,还需要在性能、稳定性等方面不断创新,迎头赶上。

未来:机遇与并存的征途

展望未来,智能驾驶市场的快速发展为国产智驾芯片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中低算力行泊一体方案将是快速增长的主力,中算力平台出货量有望超过高算力平台,未来智驾将快速下沉至更多车型。 这为国产芯片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同时,政策的支持和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合作,也为国产芯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国产智驾芯片的国产替代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从中低算力市场的站稳脚跟,到在高算力领域发起冲击,国产芯片企业正在不断缩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虽然挑战依然存在,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生态的持续完善以及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中国智驾芯片有望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重要的位置,为智能汽车的未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这是一场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征途,国产替代的号角仍在激昂地吹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