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来西亚政治的棋局中,联盟与合作常常是通往稳定的唯一路径。特别是在近年的大选呈现“悬峙国会”的局面下,联合政府的组建成为了必然选择。 巫统(UMNO)作为马来西亚政治舞台上曾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政党,其在第十五届大选后的选择备受瞩目。 面对复杂的政治版图,巫统最终选择加入以希望联盟(PH)为主导的团结政府。 然而,这一决定,特别是与曾是宿敌的民主行动党(DAP)同处一个联盟,引发了部分质疑和批评。 在这样的背景下,巫统主席阿末扎希(Ahmad Zahid Hamidi)的表态显得尤为重要,他强调巫统加入团结政府是为了国家的稳定,而非屈服于民主行动党。
团结的初衷:稳定压倒一切
马来西亚近年来的政治动荡,政府更迭频繁,对国家发展和民众信心造成了影响。 第十五届大选的结果未能产生任何一个拥有绝对多数议席的政党联盟,使得组建一个稳定的政府成为当务之急。 团结政府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旨在汇聚不同政治力量,共同应对国家的挑战。
阿末扎希指出,巫统参与团结政府是一个具有政治家风范的决定,其核心目的是为了国家稳定。 他强调,这一决定是为了捍卫伊斯兰的角色、保护马来人和土著的权利、维护君主立宪制、保留马来语的地位,以及最重要的是,将国家从长期的政治动荡中解救出来。 这表明巫统将国家的整体利益置于党派私利之上,将政治稳定视为实现这些重要目标的基石。
并非屈服:合作的底线与价值
尽管巫统与民主行动党在历史上存在分歧,甚至可以说是过去的“宿敌”, 但阿末扎希明确表示,巫统在团结政府中的伙伴关系是基于稳定,而非屈服。 他驳斥了反对党制造的“巫统向民主行动党屈服”的叙事,并指出这些批评者本身也曾与民主行动党合作。
事实上,巫统在加入团结政府时并非没有条件。根据报道,巫统提出了维护马来人和伊斯兰利益等方面的要求,而希望联盟和民主行动党同意了这些条件。 这说明巫统在合作中坚守了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并非无条件地接受民主行动党的立场。
此外,巫统在团结政府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在大选中只赢得26个议席,但巫统获得了副首相以及多个关键部门的部长职位,这体现了其在政府中的重要性,也确保了马来政治核心地带的代表性,增强了政府的马来穆斯林公信力。 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巫统并非处于“屈服”的地位,而是在联合政府中拥有一定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合作的挑战与前景
当然,巫统与民主行动党的合作并非一帆风顺。两个意识形态差异显著的政党长期以来相互竞争,甚至存在敌意,这种“权宜婚姻”的性质使得合作面临挑战。 尤其是在基层,一些巫统党员对于与民主行动党合作仍然存在疑虑,甚至不愿支持民主行动党的候选人。 双方领导人之间偶尔也会出现言语上的摩擦,例如阿末扎希与林冠英之间的争论。
然而,正如阿末扎希所言,今天的政治现实已经不再是“一党独大”的时代,各政党需要通过结盟、谈判和分享权力来组建政府。 在这个新的政治生态下,巫统必须适应新的选民现实,特别是更加批判性和不忠诚的年轻一代。 阿末扎希强调,巫统必须务实,摒弃过时的方法,以保持其相关性。 他认为,加入团结政府为巫统提供了在政府中加强自身能力的机会,而成为反对党则可能对巫统造成更大的打击。
团结政府的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联盟内部各方的妥协和牺牲精神。 虽然存在挑战,但一些分析人士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巫统和民主行动党等联盟成员之间的标签和刻板印象已经有所减少。 通过合作,各方都在努力维持政府的运作。
结语:为了更远的航程
阿末扎希关于巫统在团结政府中作用的表态,不仅是对内部和外部质疑的回应,更是对当前马来西亚政治现实的一种解读。在一个没有政党拥有绝对多数的时代,合作与妥协是实现政治稳定的必经之路。巫统选择与民主行动党等政党组成团结政府,是基于维护国家稳定和自身政治生存的考量。
这次不同寻常的合作,虽然充满了挑战,但也为马来西亚政治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它促使各政党重新审视彼此的关系,并在共同治理中寻求最大公约数。阿末扎希的声明,传递出巫统愿意为了更远的航程,暂搁历史恩怨,拥抱新的政治格局的信号。这艘由多个不同政党组成的“团结号”巨轮能否在波诡云谲的政治海域中行稳致远,取决于所有船员的共同努力和对“稳定”这一罗盘方向的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