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违纪前三:旷工、擅离职守、假病假

公仆之疾:缺勤、擅离职守与病假条乱象

公务员队伍,承载着国家运转的重任,其高效、廉洁与奉献精神是社会平稳运行的基石。然而,正如任何庞大的组织一样,公务员体系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其中,缺勤、擅离职守以及虚假病假条等问题,如同隐匿的“病灶”,正悄然侵蚀着公务服务的效率与公信力。近期,政府高层已明确指出,这些行为仍然是公务员队伍中的高发违规行为,亟待引起重视并加以整治。

冰山一角:为何这些问题屡禁不止?

缺勤,简单来说就是该上班的时候人不在。擅离职守则更进一步,意味着在工作期间未经批准离开岗位。虚假病假条,顾名思义,是用伪造的病假证明来逃避工作。这些看似“小病”的现象,实则反映出公务员管理、个人职业操守乃至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为什么这些问题会持续存在,甚至成为“榜首”?原因错综复杂,并非一蹴而就。或许是部分公务员缺乏足够的工作积极性,对本职工作缺乏认同感;或许是日常管理存在漏洞,考勤制度执行不严,给了少数人可乘之机;又或许是,在某些文化或环境下,请假、甚至“装病”请假被视作无伤大雅的“小聪明”。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共同构成了缺勤乱象滋生的土壤。

层层剥茧:缺勤问题的多重影响

缺勤并非孤立事件,它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米诺骨牌式的。

  • 效率低下,服务滞后: 显而易见的是,当本该在岗的公务员缺勤时,其承担的工作就会积压,导致审批流程变慢,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下降。对普通民众而言,这意味着办理事务可能需要等待更长时间,甚至遭遇“踢皮球”的困境,降低了政府在公众心中的办事效率形象。
  • 资源浪费,成本增加: 公务员的薪酬、办公成本等都来自于公共财政。无效的缺勤不仅意味着纳税人的钱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更可能需要额外的人力来弥补空缺,无形中增加了行政成本。
  • 团队士气受挫,公平性遭质疑: 当一部分人频繁缺勤或通过非正当手段逃避工作,而另一部分人却兢兢业业、坚守岗位时,容易引发在岗人员的不满,认为付出与回报不对等,打击工作积极性。长期下去,会损害团队的凝聚力和士气,甚至让整个公务员队伍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 公信力下降,信任危机: 虚假病假条等行为,本质上是一种不诚信的表现。当公众得知公务员存在此类行为时,会对其职业道德产生怀疑,进而削弱对政府部门的信任。这种信任的流失是危险的,它可能影响政府政策的推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

有报告显示,公务员的缺勤天数会对生产力、效率和盈利能力产生影响。 公务员缺勤不仅发生在公司或企业等组织中,也发生在学校等教育机构中。 另一份报告指出,公众部门的缺勤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构成重大挑战,影响着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的提供。 一项研究发现,减少教师缺勤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在印度农村地区的研究发现,投资减少教师缺勤比雇用更多教师更具成本效益。

对症下药:治理缺勤乱象的策略

要根治缺勤、擅离职守和虚假病假条等问题,需要一套组合拳,既要严厉打击违规行为,也要注重源头治理和制度建设。

  • 强化管理,严格执行制度: 明确的考勤制度和请假流程是基础。部门负责人需要切实负起责任,加强日常考勤管理,对异常缺勤情况及时关注和核实。对于未经批准的擅离职守行为,应依据规定进行严肃处理。公务员请假不能视为理所当然的权利,未经主管当局明确批准的缺勤将被视为未经授权的缺勤,并可能导致纪律处分,包括解雇。
  • 严厉打击,绝不姑息: 对于使用虚假病假条等欺骗行为,必须采取零容忍的态度。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对病假证明的核查,与医疗机构建立联动机制,一旦发现造假,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震慑。有案例显示,即使是因个人原因(如母亲生病),如果缺乏适当的文件或请假手续,也无法成为长期缺勤的理由,法院支持了解雇决定。
  • 优化流程,提升效率: 有时,繁琐的请假流程也可能促使一些人选择“走捷径”。简化合规的请假手续,提高审批效率,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非正常缺勤的动机。
  • 关注身心健康,营造积极工作环境: 公务员面临的工作压力不容忽视。提供心理咨询、健康体检等福利,鼓励正常休假,有助于改善公务员的身心健康状况,减少因健康问题导致的缺勤。有研究表明,工作满意度与公务员的缺勤率呈负相关。 为教师提供舒适和积极的工作氛围,对提高工作满意度和降低缺勤率具有重要意义。
  •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重塑公仆意识: 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加强对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教育,强化“人民公仆”的意识,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自觉遵守纪律,爱岗敬业。
  • 领导垂范,树立榜样: 领导干部的行为对下属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应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带头抵制不正之风,为整个队伍树立良好的榜样。部门负责人未能解决或隐瞒违纪行为将面临纪律处分,包括扣分。

值得注意的是,缺勤问题的解决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持续的努力和多方面的配合。例如,英国公务员的平均工作日损失(AWDL)在2023年有所增加,达到8.3天,高于2022年的7.9天。 尽管2024年有所下降,但长期缺勤仍然是一个挑战。 这表明即使在管理相对规范的国家,缺勤问题也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展望未来:建设高效廉洁的公务员队伍

根治公务员缺勤、擅离职守和虚假病假条等问题,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公信力的重要一环。这不仅是对违规行为的纠正,更是对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和形象的重塑。

未来的方向应是构建一个更加透明、公正、高效的公务员管理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提升考勤管理的智能化水平;通过完善的激励和惩戒机制,奖优罚劣,激发公务员的工作热情;通过畅通的沟通渠道,关注公务员的合理诉求和困难,帮助他们更好地平衡工作与生活。

这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部门的决心、管理者的担当以及每一位公务员的自律和奉献。只有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最终打造出一支让人民满意、让党和国家放心的公务员队伍,为实现国家发展目标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