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拟推《乐龄法案》保障长者尊严与福利

让夕阳红得更有尊严:为何马来西亚急需一部老年人法案?

当时间无声无息地流逝,皱纹爬上额头,步履不再矫健,我们终将迎来生命的暮年。这是一个本应安享晚年、颐养天年的阶段,然而,在快速发展的马来西亚,随着人口结构的深刻变化,老年人所面临的挑战日益凸显。社区安全联盟主席丹斯里李霖泰的呼吁,如同一声警钟,提醒我们是时候为我们的长辈构建一道坚实的法律屏障,一部旨在维护老年人尊严与福祉的《老年人法案》刻不容缓。

老龄化浪潮下的马来西亚:迫在眉睫的挑战

马来西亚正加速迈向老龄化社会。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马来西亚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总人口的11.6%。 到203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攀升至15.3%,届时马来西亚将正式成为老龄化国家。 而到2050年,60岁以上人口更可能达到总人口的23.4%。

老龄化并非仅仅是数字的变化,它带来了医疗、经济、社会等多层面的严峻挑战。 医疗系统将承受巨大压力,老年人多患慢性病,对长期护理需求增加。 养老金体系面临资金缺口扩大的风险。 劳动力市场可能出现紧缩。 更令人担忧的是,老年人在社会支持结构面临挑战、通货膨胀加剧经济不安全感的大环境下,可能面临被边缘化甚至遗弃的风险。

现状之殇:法律保护的空白与现实困境

尽管马来西亚政府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应对人口老龄化,例如推出《老年人身体规划指南》、实施《2018年私人老年医疗保健设施和服务法案》,并计划起草《老年人法案》等,但现有的政策和法律框架似乎未能完全覆盖老年人面临的各种问题。

现实中,我们看到的是老年人医疗资源不足、专属软硬件设施缺乏的困境。 在一些地区,老年人被遗弃在医院或福利机构的悲剧时有发生,这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反映出社会保障体系的脆弱。 老年人还可能面临经济困境,公积金储蓄不足以支撑退休生活是一个普遍担忧的问题。 此外,独居、丧偶带来的孤独,以及老年心理健康问题,都是不容忽视的社会议题。

《老年人法案》:一道必须构建的法律防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制定一部全面且具有约束力的《老年人法案》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李霖泰强调,这部法案将老年人的权利、保护和福祉制度化,确保他们在社会的各个层面都能获得尊严、尊重和公平的待遇。

这部拟议中的法案,其意义远不止于形式上的认可,它将带来实际的改变:

  • 确立老年人基本权利: 法案将明确界定老年人应享有的权利,包括获得医疗护理、社会支持、经济保障等。这将为老年人争取和维护自身权益提供法律依据。
  • 加强医疗和护理保障: 法案可以规范老年医疗服务标准,推动老年专科医生培养(目前马来西亚老年科医生数量严重不足),并鼓励发展长期护理服务体系,确保老年人能够获得适切的医疗照护。
  • 提升经济安全: 法案可以探讨更完善的退休金制度、社会援助计划,以及鼓励老年人再就业或参与志愿服务等措施,帮助他们应对经济压力,实现经济独立。
  • 促进社会融入和参与: 法案应鼓励建设老年友好型社区,提供终身学习和适合老年人的服务,让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减少孤独感和边缘化。
  • 打击虐待和歧视: 法案需要提供明确的机制来预防和惩处针对老年人的虐待、忽视和歧视行为,为老年人提供法律保护。
  • 确保政府责任: 法案的实施应伴随设立专门的机构或委员会来监督执行情况,确保政府在老年人事务上的责任得到落实。

借鉴与前行:向国际经验学习

在制定《老年人法案》的过程中,马来西亚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尤其是那些已进入或深度老龄化社会国家的做法。例如,一些国家在强化社区照护系统、发展老年产业、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都可以为马来西亚提供有益的参考。

迈向更友善的社会:刻不容缓的行动

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转的趋势,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制定和实施《老年人法案》是构建一个对所有年龄层都友善、包容社会的关键一步。这不仅仅是为了保障现有老年人的福祉,也是为了我们每个人的未来。当我们年轻时为社会贡献力量,也应有信心在年迈时得到应有的关怀和尊重。

一部强有力的《老年人法案》,将是马来西亚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将为老年人撑起一片晴空,让他们在夕阳下,依然能够绽放光芒,有尊严、有质量地安享晚年。现在,是时候将呼吁转化为行动,让这部法案早日落地生根,惠及每一位马来西亚的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