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马跨境巴士4公司涉违规遭禁

跨越国界,一场关于巴士营运规范的风波正在新马之间酝酿。近日,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机构(APAD)果断出手,对多家新加坡旅游巴士业者亮起了“红牌”,撤销了它们在马来西亚提供服务的准证。这场突如其来的禁令,不仅让相关业者措手不及,也引发了公众对跨境旅游巴士营运规范的关注。

缘起:违规的边界

这场风波的核心,在于部分新加坡旅游巴士业者被指违反了其在马来西亚营运的特别准证规定。根据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机构的说法,这些业者被发现通过线上平台销售从吉隆坡等马来西亚城市出发前往新加坡的巴士车票,提供超出其特别准证范围的服务。简而言之,原本应是“团进团出”的旅游巴士服务,变成了在马来西亚境内从事点对点的长途载客服务,这显然触碰了当地的法规底线。

特别准证通常针对特定的服务类型和范围,例如仅限于将新加坡的旅游团载往马来西亚,并在行程结束后将原团载回新加坡。在马来西亚境内进行类似公共交通的长途载客,需要获得额外的牌照和许可,以确保符合当地的交通管理、安全标准以及公平竞争原则。违规售票的行为,绕开了这些规范,也可能对合规经营的当地巴士业者造成不公平竞争。

波及:受影响的业者与乘客

据报道,至少有三家新加坡旅游巴士业者收到了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机构的“除牌”通告,其中包括贵宾旅运(WTS Travel)、城市旅游(Cityline)和Leo City Coach。这些公司在收到通知后,其在马来西亚的营运准证即刻被撤销。这意味着这些业者将无法继续在马来西亚半岛提供巴士服务。受影响的业者被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将特许准证原件归还给马来西亚当局在新山的办事处。

对于经常往返于新马两地的乘客来说,这一禁令无疑带来了一些不便。那些已经购买了受影响业者车票的乘客,可能会面临行程取消或需要重新安排的情况。虽然目前尚不清楚具体有多少乘客受到影响,但考虑到新马之间人员往来的密切程度,受波及的人数可能不在少数。一些业者已经开始将相关的旅游配套下架,以应对突发情况。

深层:规范与市场的平衡

这起事件并非孤立。跨境交通营运,尤其涉及载客服务,往往牵扯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法规、牌照管理以及市场秩序维护。各国都会对其境内的公共交通进行规范和管理,以确保乘客安全、交通顺畅,并保障本地业者的合法权益。

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机构此次出手,正是为了维护其境内的公共交通营运秩序。其核心考量在于,旅游巴士的特别准证不能被滥用,不能变相从事未经许可的长途客运业务。这种变相营运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客运市场,也可能存在监管上的盲区,例如在安全标准、保险覆盖等方面可能与正规的长途客运存在差异。

然而,从市场的角度看,部分消费者选择通过旅游巴士业者购买跨境车票,可能出于价格、便利性或其他因素的考量。这反映出一定的市场需求。如何在规范管理与满足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平衡,是摆在新马两国交通管理部门面前的课题。

展望:沟通与未来的路

面对禁令,受影响的新加坡旅游巴士业者正在积极寻求与马来西亚当局的沟通。有业者表示,他们正在联系马来西亚旅游局在新加坡的办事处,希望进行面谈,了解下一步的解决途径。这种沟通至关重要,有助于厘清问题症结,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例如是否可以通过申请新的牌照、调整营运模式等方式,重新获得在马来西亚提供服务的资格。

这起事件也提醒所有跨境交通营运业者,必须严格遵守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法规和准证规定。任何形式的违规操作,都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同时,这也促使相关部门进一步审视和完善跨境交通营运的监管框架,使其更加透明、有效,既能维护市场秩序,也能适应不断发展的跨境交通需求。

未来,新马之间的交通联系只会更加紧密。如何确保跨境旅游和交通服务的顺畅、安全和规范,需要两国相关部门和业者共同努力。通过加强沟通、理解彼此的监管要求,并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才能确保新马之间的便捷交通纽带持续发挥积极作用。这场巴士风波,或许只是一个契机,促使各方更加重视和完善跨境交通营运的规范与合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