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失美,全球何去?

如果美国在储能领域失去领先地位,世界可能会面临以下情况:

全球市场格局变化

  • 中国主导地位增强: 中国目前在电池储能系统 (BESS) 部署方面占据主导地位,约占全球已安装容量的三分之二。如果美国衰落,中国可能会进一步巩固其地位,并在全球能源转型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 其他市场崛起: 尽管中国和美国是主要参与者,但其他市场预计将显着增长。加拿大预计到 2027 年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和智利等国也计划大幅扩张。
  • 欧洲面临挑战: 除非政府开始激励灵活电力,否则欧洲可能会在全球储能竞赛中落后。欧洲在可变可再生能源 (VRE) 方面的比例仍然高于其他地区,因此需要储能来应对 VRE 带来的灵活性挑战。

技术与创新

  • 技术创新加速: 为了应对关税带来的成本上升,企业可能会加大对氢能源存储、热存储和有机液流电池等先进解决方案的投资,从而提高效率。
  • 多元化技术组合: 能源存储并非一刀切的解决方案。各种硬件和软件技术解决方案的扩展对于解决间歇性问题至关重要。除了锂离子电池外,钠离子、液流电池、液态二氧化碳存储以及重力存储和热存储等其他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供应链和制造成本

  • 供应链中断: 关税可能会扰乱全球供应链,增加锂和钒等原材料的成本。
  • 生产成本增加: 锂、钴和钒等关键材料的关税可能会增加储能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导致公用事业和采用储能系统的行业的消费者价格上涨。
  • 投资减少: 关税可能会阻止对储能市场的外国投资,特别是在材料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亚太地区企业。成本方面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延迟依赖储能系统的大型可再生能源项目。

政策与法规

  • 政策支持的重要性: 能源存储目标和政府支持计划对于吸引对储能容量的投资至关重要。
  • 贸易政策的影响: 贸易和税收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增加成本,并抑制近期的储能项目。例如,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可能会增加储能成本。
  • 投资情绪: 新的贸易政策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情绪谨慎,并可能导致资本配置转向更高质量的项目。

对美国的影响

  • 清洁能源项目成本上升: 关税可能会改变清洁能源项目的成本结构,迫使开发商要么承担更高的成本并接受较低的利润率,要么将成本转嫁给包括公用事业客户在内的交易对手。
  • 制造业投资下降: 清洁技术制造业的投资公告已经从 2022 年和 2023 年的峰值大幅下降。
  • 能源主导地位受损: 如果没有智能政策和战略支持,美国可能会难以充分利用其能源资源,并可能无法实现真正的能源主导地位。

全球能源转型

  • 储能的关键作用: 储能是成功实现能源转型的关键,但目前仍然是能源转型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
  • 可再生能源整合: 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整合、对电网稳定性的需求以及脱碳目标正在推动储能市场的增长。
  • 电网可靠性和弹性: 能源转型带来的挑战在于开发正确的非碳发电组合,以满足各种需求情况下的容量和持续时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