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AI大模型先驱陷亏损困境

根据36氪的报道,国内最早的AI大模型公司已经开始面临亏损。具体情况如下:

AI大模型公司亏损现状

  • 昆仑万维: 作为国内最早入局AI大模型的公司之一,昆仑万维在All in AI的第二个年头首次出现亏损。2024年,公司营收56.62亿元,同比增长15.2%,但净利润亏损15.95亿元,同比下降226.8%。
  • 科大讯飞: 作为“人工智能产业国家队”,科大讯飞也面临亏损。2024年上半年,公司营收93.25亿元,同比增长18.91%,但净利润亏损至4.01亿元,同比下降644.59%。

亏损原因分析

  • 研发投入增加: AI大模型需要持续的研发投入,导致成本上升。昆仑万维2024年研发费用为15.4亿元,同比增长59.5%。科大讯飞在大模型研发、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产业链可控等方面新增投入超过6.5亿元。
  • 资本市场波动: 昆仑万维将亏损部分原因归结于资本市场波动,金融资产价格波动导致投资相关损失8.2亿元。
  • 商业化难题: AI大模型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商业化应用落地存在挑战。科大讯飞也面临AI技术原创性不足、应用场景变现困难等问题。

应对措施

  • 开源降本: 昆仑万维开源多模态推理模型Skywork-R1V 2.0,以降低成本。
  • 拓展海外市场: 昆仑万维选择走向海外,寻求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 聚焦细分领域: 汉王科技选择聚焦古籍活化、智慧档案、电子卷宗等细分领域,构建行业大模型体系。
  • 提升商业化效率: 昆仑万维表示将持续提升研发成果的商业化效率,加速推出具有市场价值的AI产品及解决方案,推动技术优势向收入转化。
  • 控制投资风险: 昆仑万维将优化资产配置策略,控制投资风险。
  • 拓展多元化收入来源: 昆仑万维将依托现有技术开拓更多AI应用场景及产品矩阵,增强收入韧性。
  • 压缩非必要支出: 昆仑万维提出会在保障核心研发投入的前提下,压缩非必要支出,为长期盈利修复创造条件。
  • 与其他厂商合作: 寒武纪已为Meta、阿里、百川旗下大模型提供算力支持。

AI大模型公司面临的挑战

  • 技术成熟度不足: 大模型技术仍存在技术难题需要解决,如模型性能和稳定性。
  • 产品同质化: 市面上大量大模型和相应产品趋于同质化,企业需要不断创新。
  • 盈利模式不清晰: 大模型投资巨大,但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企业需要探索商业化路径。

未来展望

  • 昆仑万维: 昆仑万维管理层认为,2023-24年是AI大模型的初始投资期,2025-26年是应用落地和收入增长期,预计2027年开始盈利。
  • DeepSeek: 通过技术创新,降低推理成本,并实现了盈利。

总结

国内AI大模型公司在发展初期面临亏损是普遍现象,需要持续投入研发、拓展市场、探索商业模式,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