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通的大棋局:人民币柜台、REITs、ETF,流动性活水的源头?
香港,这个东西方金融交汇的独特港湾,其资本市场的每一次脉动都牵动着全球投资者的目光。近期,一则关于港股通或将迎来重大扩容的消息,如同春风拂过水面,激起了层层涟漪:人民币柜台、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等产品,正阔步走近纳入港股通的行列。这不仅仅是几个金融产品的简单“入伙”,它背后蕴含的,是香港巩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深化与内地市场互联互通、乃至在全球资本流转大格局中捕捉新机遇的深远考量。
潮起香江:为何是此刻?
“内联外通”——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用这四个字精辟概括了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成功之道。而此刻,在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和全球资产配置重塑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内联”与“外通”的需求显得尤为迫切。
我们看到,香港市场在过去一段时间展现出了不俗的韧性和活力,甚至在某些时段领先全球市场。这并非偶然,而是其持续优化自身、提升吸引力的结果。然而,面对全球范围内对优质资产的追逐以及资本流动的瞬息万变,香港需要更强大的“引力波”来吸引和留住资金。
将人民币柜台、REITs、ETF等纳入港股通,正是增强这种“引力波”的关键一步。这不仅能丰富港股通下的投资标的,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也能进一步提升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使其更具吸引力。这就像在一个繁忙的港口,不仅要增加泊位,还要提供更多种类的货物供往来船只选择,从而让港口更加繁荣。
解码“新成员”:它们将带来什么?
这批有望加入港股通的“新成员”,各具特色,各自承载着不同的市场期待。
人民币柜台:迈向人民币国际化的坚实一步
自2023年6月港交所推出“港元-人民币双柜台模式”以来,部分具备条件的港股上市公司已增设了人民币柜台,允许投资者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股票买卖。这无疑为人民币在跨境投资中的使用打开了新的通道。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意义重大。
想象一下,内地投资者未来可以直接用手中持有的人民币,通过港股通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港股,无需进行货币兑换,这将极大降低交易成本和汇率风险,提升交易的便捷性。对于内地投资者而言,这是一个直接参与香港市场优质资产,并规避汇率波动的好机会。对于香港市场而言,这无疑将引入更多的人民币资金活水,提升人民币在港股交易中的份额,进一步巩固香港作为离岸人民币中心的地位。
香港证监会行政总裁梁凤仪此前透露,预计在今年年底前,人民币柜台有望纳入“港股通”南向通。这是一个清晰的时间表,预示着这项改革已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随着越来越多的港股公司设立人民币柜台并被纳入港股通,人民币在跨境证券投资中的使用将更加广泛和便利,这对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无疑具有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REITs:盘活存量资产,提供稳定收益的新选择
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是一种将流动性较低的房地产资产证券化,通过发行收益凭证的方式汇集投资者资金,由专门机构进行房地产投资管理,并将投资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投资者的信托产品。简单来说,投资REITs相当于投资一篮子有稳定租金收入的优质房地产项目,例如购物中心、写字楼、物流园等。
将REITs纳入港股通,为内地投资者提供了一个配置海外优质不动产的新渠道。相比于直接投资实物房产,REITs具有流动性高、投资门槛低、收益相对稳定等特点。在当前“房住不炒”的大背景下,REITs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与传统房地产投资不同的选择,有助于优化资产配置结构,分散风险。
对于香港市场而言,纳入REITs有助于丰富其产品体系,吸引更多寻求稳定收益的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同时,香港REITs市场的发展也将为内地企业赴港发行REITs提供示范效应和便利条件,从而推动内地公募REITs市场与香港市场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盘活内地优质存量基础设施资产。
ETF:低成本、分散化投资的利器
交易型开放式基金(ETF)是一种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其基金份额净值表现紧密跟踪特定指数。投资ETF相当于一键买入一篮子股票或债券等资产,具有交易便捷、管理费用低廉、投资组合透明、分散化风险等优势。
沪深港通已将股票ETF纳入合资格产品范围,此次提及的进一步纳入,可能意味着将放宽合资格股票ETF的范围,或者将其他类型的ETF,例如债券ETF、商品ETF等纳入其中。中国证监会此前也表示,将放宽沪深港通下股票ETF合资格产品范围,拟适度放宽合资格股票ETF的平均资产管理规模要求,降低南向港股通ETF产品的港股权重和港股通股票权重要求,北向沪股通、深股通ETF产品做对等调整。
扩大ETF纳入范围,将为内地投资者提供更多样化的指数投资工具,满足其对不同市场、不同资产类别的配置需求。同时,香港市场的ETF种类繁多,涵盖全球主要市场和各类资产,纳入更多ETF将进一步提升内地投资者进行全球资产配置的便利性。这也有助于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吸引力。
改革的驱动力:提升流动性与吸引国际资金
这一系列扩容举措的背后,核心目标是提升港股市场的流动性和吸引力,从而在全球资本回流的浪潮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流动性是市场的生命线,充足的流动性意味着更容易买卖、更小的交易成本以及更稳定的价格发现。
通过纳入人民币柜台,可以直接引入人民币资金,增加交易货币的多样性。通过纳入REITs和更多ETF,可以吸引更广泛的投资者群体,包括寻求稳定收益的长期资金和偏好指数化投资的机构。这些都将为港股市场注入新的流动性。
同时,这些措施也向国际投资者发出了积极信号:香港市场正在不断优化和开放,与内地市场的互联互通日益紧密。在全球资金寻求高增长、高流动性市场的当下,香港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有望吸引更多国际资金回流。梁凤仪也指出,“5月以来,我们看到国际资金大幅回流A股以及港股市场。全球资产配置的格局可能出现重构。”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的互联互通之路
人民币柜台、REITs、ETF有望纳入港股通,是沪深港通机制建立十周年之际,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的又一重要体现。这十年间,沪港通、深港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壮大,不仅为内地和香港投资者提供了便捷的跨境投资渠道,也为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探索了成功经验。
除了产品扩容,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还在研究其他优化措施,以进一步提升市场效率和吸引力。例如,分阶段下调适用证券的最低上落价位,以降低交易成本;研究调整每手交易股数方案,提升高价股和碎股交易的便捷性;优化首次公开募股(IPO)的价格发现流程等。 这些细节的优化,虽然不如产品扩容那样引人注目,但对于提升市场微观结构的效率至关重要。
展望未来,沪深港通机制的完善将是一个持续进行的过程。随着两地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开放,我们有理由期待更多创新性的互联互通安排出现,例如将更多资产类别、更多交易方式纳入互联互通框架,从而构建一个更加高效、开放、充满活力的两地资本市场生态圈。这不仅有利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长期繁荣稳定,也将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市场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持。这盘关于流动性与联通的大棋,正在香江之上,一步步精妙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