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遣返的阿富汗人回国后陷入人道危机

流离失所,前路茫茫:被驱逐阿富汗人归乡后面临的人道主义深渊

这是一个撕裂人心的故事,关于那些被迫回到故乡的阿富汗人。他们曾为了生存、为了尊严、为了逃离战乱或压迫而背井离乡,在异国他乡苦苦支撑。然而,当他们被遣返回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时,等待他们的不是温暖的怀抱,而是更深重的人道主义危机。照片记录下他们疲惫、无助的面孔,每一个眼神都在诉说着一段段被迫迁徙的辛酸。这不是简单的回家,而是一场跌入未知深渊的旅程。

归途漫漫,一无所有

想象一下,你带着仅剩的家当,也许只是一个破旧的行李袋,里面装着几件换洗的衣服和所剩无几的积蓄,就被送上了归程。许多被驱逐的阿富汗人正是如此。他们中的许多人在邻国(如巴基斯坦和伊朗)生活了数十年,甚至有人出生在那里,对所谓的“故乡”一无所知。当巴基斯坦和伊朗等国出于各种原因(包括经济下行和对阿富汗人的负面情绪增长)开始加速遣返进程时,成千上万的阿富汗人发现自己突然失去了容身之所。

根据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数据,自2023年以来,已有超过340万阿富汗人从伊朗和巴基斯坦返回或被驱逐。仅在2025年4月,就有超过28万人被迫返回,其中超过9.6万人是被强制驱逐的。联合国难民署发言人巴伯·巴洛赫表示,短短一个月内超过25万阿富汗人从巴基斯坦和伊朗涌入,有可能将阿富汗推向“更深层的人道主义危机”。许多人抵达时身无长物,迫切需要帮助来重新开始生活。

脆弱的群体,加倍的绝望

在这场大规模的遣返潮中,一些脆弱的群体面临着尤为严峻的困境。首当其冲的是妇女和女童。她们被强制遣返回国后,在阿富汗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限制,包括工作、教育和自由流动的权利。联合国难民署对她们的处境表达了特别的担忧。试想,一个习惯了在异乡接受教育或工作的女性,突然回到一个对女性权利层层设限的环境,她们的未来将是多么黯淡无光。

儿童也是受害者。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出警告,被从巴基斯坦遣返的阿富汗儿童正面临 dire conditions(严峻的条件)。儿童约占被驱逐人数的20%,他们有的与家人一同返回,有的却是独自被送回,孤立无援,极度脆弱。这些孩子抵达边境时往往筋疲力尽,随身物品寥寥无几,缺乏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干净的水和医疗护理。对他们来说,回到阿富汗意味着要面对疾病、营养不良和心理创伤的风险。

除了妇女和儿童,人权活动家、记者以及少数民族或宗教群体等在逃离塔利班控制后返回的人,也可能面临严重的保护风险。

故土难容,危机四伏

大规模的返回潮给阿富汗本已脆弱的基础设施带来了巨大压力。这个国家经济正处于危机之中,近半数人口依赖人道主义援助生存。塔利班难民事务负责人巴赫特·贾迈勒·戈哈尔坦言,虽然他们努力解决大部分问题,但如此庞大的人口涌入自然带来了困难。许多返回者几十年前就离开了阿富汗,他们的家园可能在长达20年的战争中被毁坏。

阿富汗目前显然没有做好准备接收如此庞大数量的返回者。联合国官员阿拉法特·贾迈勒强调,尽管阿富汗人民欢迎他们的同胞回家,但家园却“完全没有准备好”接收他们。返回者面临着居住、食物、医疗和就业等一系列难题。临时住所往往拥挤不堪,卫生条件堪忧,增加了疾病爆发的风险。许多家庭失去了他们在巴基斯坦留下的全部财产,回到一无所有的境地。

援助缩减,雪上加霜

令人担忧的是,就在成千上万阿富汗人被强制遣返回国、人道主义需求急剧增加的时候,国际社会对阿富汗的人道主义援助却在大幅缩减。联合国难民署阿富汗代表阿拉法特·贾迈勒指出,国际援助的急剧减少带来了负面后果,可能将阿富汗推向另一场危机。资金的削减意味着援助机构难以提供足够的支持。尽管目前的援助是人道主义的、至关重要的,但它是短期的,无法帮助人们真正地重新站起来。

这意味着,那些返回家园的人们,不仅要面对一个资源匮乏、机会渺茫的国家,还要面对日益减少的外部援助。他们的生存和重建之路,将更加艰难。

前路何在?尊严与希望的呼唤

被驱逐的阿富汗人所面临的危机,是全球难民问题的一个缩影。它提醒着我们,解决难民问题不仅需要人道主义援助,更需要从根本上解决导致人们流离失所的冲突和不稳定。国际社会需要持续关注阿富汗的人道主义状况,并向返回者提供足够的支持,帮助他们有尊严地重建生活。

联合国难民署呼吁相关国家停止强制遣返,强调返回必须是自愿、安全和有尊严的。同时,也需要为阿富汗提供更多资金,以应对这场日益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照片无声地讲述着故事,每一张面孔都是一个家庭的痛苦与挣扎。这些被迫归乡的人们,他们的遭遇不应被遗忘。他们渴望的不仅仅是栖身之所和一日三餐,更是重新开始、有尊严地生活的机会。这需要国际社会的持续关注、协调一致的努力和不懈的支持,才能让他们在故土找到一丝希望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