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驾厂商抢占AI新蓝海

掘金新大陆:智驾企业瞄准具身智能机器人

智能驾驶,曾是科技界最耀眼的新星,无数资本竞相追逐,无数企业投身其中。然而,随着技术的演进、市场的变化,以及法规的日益完善,乘用车智能驾驶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分化与调整。内卷之下,寻求新的增长点成为必然。于是,一群拥有深厚技术积累的智驾厂商,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新领域——具身智能机器人。这块“新蛋糕”,正吸引着他们的全力以赴。

智驾技术为何能“跨界”机器人?

乍一看,汽车自动驾驶和智能机器人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一个是陆地上飞驰的钢铁侠,一个是拥有人形或特定形态的智能体。然而,深入剖析其技术内核,我们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共通性。

首先,核心逻辑的高度契合。无论是智能汽车还是智能机器人,其运行都依赖于感知、决策和执行这三大核心环节。智能汽车需要通过摄像头、雷达等传感器感知周围环境,做出驾驶决策,并通过控制车辆实现行驶、转向、刹车等动作。同样,智能机器人也需要通过各种传感器获取外界信息,在“大脑”中进行处理和决策,最终通过机械臂、腿部或其他执行器完成任务。这种底层的技术架构和运行逻辑的相似性,为智驾技术向机器人领域的迁移奠定了基础。

其次,AI技术的普适性赋能。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的突破,为智能驾驶和机器人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AI算法可以帮助智能汽车更精准地识别障碍物、预测交通状况,也可以让智能机器人更好地理解指令、识别物体、规划运动路径。AI技术的进步,使得智驾与机器人领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可复用技术和人才。正如联想创投管理合伙人王光熙所言,随着自动驾驶的成熟,其多年积累的人才、技术栈和产业链,很有可能“外溢”赋能具身智能领域,并且这种趋势越来越明显。

最后,人才与技术栈的自然迁移。在多年的智能驾驶研发过程中,企业积累了大量的AI算法工程师、软件开发工程师、硬件工程师以及系统集成方面的人才。这些人对感知、决策、控制等核心技术有着深入的理解和实践经验。当他们转向机器人领域时,可以将这些宝贵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应用到机器人的研发中,从而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技术门槛。很多具身智能赛道的新兴公司,其核心团队都拥有深厚的智驾背景,这并非偶然。

抢滩登陆:智驾厂商的机器人布局

面对具身智能机器人这块充满诱惑的新蛋糕,嗅觉敏锐的智驾厂商们早已开始行动,或通过设立新公司,或通过战略投资,积极进行布局。

以“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科技为例,这家公司计划通过其全资子公司艾摩星机器人,收购苏州小工匠机器人的大部分股份。 知行科技原本专注于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和感知技术,而苏州小工匠则在机器人精密部件(如一体化机器人关节模组和定制化机械臂)的设计与制造方面拥有核心技术。 这次收购,不仅是知行科技切入机器人领域的重要一步,更是其在机器人核心零部件领域补齐关键短板的体现。 将自身在感知层的技术积累与小工匠在执行层的硬件能力相结合,知行科技的机器人野心可见一斑。

当然,知行科技并非个例。在智能驾驶产业链上的其他玩家,也纷纷将触角伸向机器人。港股上市公司佑驾创新也成立了全资机器人子公司,聚焦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在智驾芯片领域处于头部的地平线,其全称便是地平线机器人,从一开始就将赋能智能汽车和机器人作为愿景。 地平线在2024年拆分出的地瓜机器人,更是专注于提供机器人市场的软硬件通用底座。 此外,激光雷达头部厂商速腾聚创也明确将自身定位为机器人技术平台供应商,专注于机器人增量零部件及解决方案。 他们的目标是通过自身在感知硬件上的优势,为机器人提供“眼睛”和“耳朵”。黑芝麻智能等芯片厂商,其推出的芯片不仅支持智驾,也支持从机器人到通用推理计算的应用场景,为具身智能机器人提供“大脑”和“小脑”平台方案。

这些案例都清晰地表明,智驾厂商向机器人领域的跨越,并非简单的业务延伸,而是基于自身核心技术优势,对新兴市场的战略性进击。

挑战与机遇:前行的道路并非坦途

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的广阔前景毋庸置疑,但对于从智驾领域跨界而来的厂商而言,前行的道路并非一片坦途,挑战与机遇并存。

首先,商业化落地仍需探索。虽然技术上存在共通性,但机器人与汽车的应用场景差异巨大,对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成本等方面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何在各种复杂的机器人应用场景中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是摆在智驾厂商面前的巨大挑战。目前,多数智驾服务商在乘用车领域的商业化尚未完全成熟,带着之前的商业化包袱进入竞争日益激烈的机器人领域,能否承受退潮后的结果,是一个未知数。

其次,技术壁垒仍需跨越。尽管感知、决策、执行的底层逻辑相似,但具体到机器人,尤其是人形机器人等复杂形态的机器人,其对运动控制、力控、灵巧操作等方面的技术要求远高于自动驾驶。如何将现有的智驾技术栈进行优化和扩展,以适应机器人复杂多样的任务需求,是需要持续投入研发的重点。

然而,巨大的机遇也同样存在。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空间巨大,应用场景丰富多样,包括工业制造、仓储物流、医疗康复、家庭服务等。 智驾厂商凭借在AI、感知、决策等方面的技术积累,有机会在机器人领域复制甚至超越其在智驾领域的成功。

此外,政策的支持和资本的青睐也为具身智能机器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成本的下降,具身智能机器人有望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而提前布局并掌握核心技术的智驾厂商,无疑将在这场变革中占据先机。

未来展望:智能体的融合演进

智驾厂商盯上具身智能机器人这块“新蛋糕”,预示着智能驾驶与机器人领域正在加速融合与演进。这不仅仅是技术的简单叠加,更是智能体概念的具象化发展。未来的智能世界,可能不再是孤立的智能汽车或智能机器人,而是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复杂任务的智能体网络。

从自动驾驶到具身智能,智驾厂商的跨界之旅,是技术进步驱动产业变革的生动写照。他们带着在智能驾驶领域的经验和积累,勇敢地闯入新的战场,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这场“机器人运动”才刚刚拉开序幕,谁能在这块“新蛋糕”上分得最大的一块,仍需时间来揭晓答案,但这场探索本身,已经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未来智能世界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