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所有人都在追逐风口,寻找下一个热门赛道时,总有一些“非主流”的产品,在不被看好的角落里野蛮生长,甚至悄悄地创造出令人咋舌的商业奇迹。这款让投资人直呼“看不懂”的智能硬件,正是这样一个特别的存在。它不像那些概念超前、动辄投入 massive 资金的项目,也没有顶着耀眼的光环出生,却凭借着独特的魅力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在智能硬件这片红海中撕开了一道口子,并迅速 성장 为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隐形冠军”。
为何“看不懂”的它能破圈?
这款让投资人“看不懂”的智能硬件,指的是LiberLive品牌的“无弦吉他”。 在智能化产品层出不穷的当下,智能家居、AI硬件等赛道吸引了众多企业和投资人的目光,市场规模庞大且增速显著。 然而,LiberLive的无弦吉他,既不像智能音箱那样拥有庞大的用户基础,也不像智能穿戴设备那样紧贴健康潮流,它甚至颠覆了人们对传统吉他的认知——没有琴弦。 这或许就是投资人“看不懂”它的原因之一。毕竟,在一个追求技术创新和颠覆式体验的时代,一款看似“反传统”的乐器,如何能撬动巨大的市场?
另辟蹊径的产品力
LiberLive的成功,恰恰在于它另辟蹊径的产品力。它没有试图去取代传统吉他,而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乐器体验。通过硅胶垫组成的吉他指板,配合曲谱旋律的点亮,用户无需具备专业的乐理知识和指弹技巧,就能轻松演奏出吉他和弦效果。 这种极低的入门门槛,让LiberLive迅速触达了那些对音乐感兴趣、却被传统乐器高门槛劝退的潜在用户。
社交媒体的助燃剂
如果说独特的产品力是LiberLive成功的基石,那么社交媒体就是助燃剂。 在抖音等平台上,无弦吉他弹唱的视频迅速走红,引发了大量用户的点赞和关注。 这种病毒式的传播效应,源于产品本身的新颖性和易玩性,用户通过简单操作就能演奏出动听的音乐,并乐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成果”。这种自发的口碑传播,为LiberLive带来了巨大的流量和关注度,使其在没有大量品牌推广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销量节节攀升。
从“看不懂”到“亿元品牌”的飞跃
LiberLive C1产品于2023年4月推出后,当年就成为天猫乐器类目中的爆款。 仅仅一年时间,它就迅速跻身“亿元品牌”,并在天猫、京东、抖音等平台乐器类目中位列第一。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LiberLive的产品销量在全球无弦吉他市场排名第一。 关注智能硬件的投资人李晨也表示,LiberLive是这两年最成功的智能硬件之一,其所属公司「未知星球」2024年的营收已超过10亿元。 这个数字对于很多拿了机构大笔投资的项目来说,都是难以企及的。
投资人的“盲点”与市场的“意外之喜”
尽管LiberLive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但在其发展的关键节点,却曾多次寻求融资未果,吃到了大多投资人的“闭门羹”。 投资人普遍反映“看不懂”这个项目。 这或许反映了投资界在面对“非典型”创新时的某种“盲点”。他们习惯于按照既有的模式和逻辑去评估项目,而对于那些看似小众、却有着独特用户价值和增长潜力的产品,可能会因为缺乏可参照的案例或数据而选择观望甚至放弃。
LiberLive的成功,恰恰是一个市场给予的“意外之喜”。它证明了,有时候,创新不一定需要颠覆整个行业,也不一定需要多么高深的技术,只需要找到用户真正的痛点和需求,并以一种新颖、有趣的方式去满足它,就能赢得市场的青睐。
被低估的“微创新”力量
LiberLive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微创新”的力量。它没有创造一个全新的乐器品类,而是在传统吉他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优化和改进,降低了学习门槛,提升了娱乐性。这种基于用户需求和体验的微创新,往往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和传播。
当然,LiberLive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独特的产品和社交媒体的助推,其背后的团队在产品打磨、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创始人唐文轩甚至因为融资屡屡受挫,对外部投资机构心灰意冷,不愿再见投资人。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创业的艰辛,以及在不被理解的情况下坚持下去的勇气。
未来展望:不止于吉他
LiberLive的故事,给了智能硬件行业乃至整个创新领域一个重要的启示:不要低估任何一个细分市场的潜力,也不要轻易否定那些看似“非主流”的创新。用户的需求是多样的,市场的可能性是无限的。
未来,LiberLive能否将这种成功复制到其他乐器领域?无弦钢琴、无弦小提琴……这些都充满了想象空间。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智能硬件或许会更加多元化,更加贴近用户的个性化需求。那些看似“看不懂”的产品,也许正是下一个市场热点。
“看不懂”的价值
LiberLive的案例,让我们重新思考了“价值”的定义。对于投资人而言,价值往往意味着可观的回报和明确的增长路径。然而,对于用户而言,价值可能只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一份简单的快乐,或是一个降低门槛的机会。
有时候,市场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投资人的“看得懂”或“看不懂”。它更多地取决于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用户的问题,是否带来了独特的价值。这款让投资人“看不懂”的智能硬件,用年销售额超10亿元的成绩,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它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见证着市场对创新的包容与拥抱,也提醒着我们,在追逐热门的同时,不妨多给那些“非主流”的声音一些关注,也许其中就蕴藏着下一个改变我们生活的大“看不懂”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