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本田联手改革 关厂裁员谋出路

一场关于生存与重塑的汽车业大戏正在上演。主角是日产汽车,这家拥有百年历史的日本巨头,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不得不挥下改革的“手术刀”,关闭工厂、裁减员工,并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新的合作可能,甚至包括曾一度谈崩的本田。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自救,更是全球汽车产业在电动化浪潮、市场变幻以及贸易政策冲击下,寻求新平衡的缩影。

危机四伏:日产的燃眉之急

日产汽车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受累于产品线老化、在中国和美国等主要市场的销量下滑,以及电动化转型迟缓等因素,日产的业绩持续低迷。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美国市场,日产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不得不加大销售激励,进一步侵蚀了利润空间。

最新的财报数据显示,日产在2024财年(截至2025年3月)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这是四年来的首次,也是1999年以来亏损幅度最大的一次。 这让日产的财务状况变得异常严峻,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瘦身”求生:关闭工厂与大规模裁员

面对巨额亏损,日产的新任首席执行官伊万·埃斯皮诺萨(Ivan Espinosa)上任伊始便推出了激进的“Re:Nissan”复兴计划。 这项计划的核心是大幅削减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举措包括:

  • 关闭工厂: 计划到2027财年(截至2028年3月)将全球的整车工厂数量从目前的17家缩减至10家。 这意味着将有7家工厂面临关闭或停产,涉及印度、阿根廷等地的生产基地,日本国内的部分工厂也在缩减之列。
  • 裁员两万人: 日产计划到2027财年累计裁员约2万人,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5%。 此前,日产在2024年11月已宣布裁员9000人的计划,此次进一步提高了裁员规模,显示出改革的决心和紧迫性。
  • 削减产能: 全球年产能将从目前的350万辆大幅削减至250万辆。 通过调整工厂开工率等措施,目标到2027财年将除中国以外的工厂开工率提升至100%。

这些“瘦身”措施是痛苦的,但埃斯皮诺萨表示,这是为了让日产能够生存下去的必要对策。 他强调,需要更快地改善业绩,建立不依赖销量的盈利机制,并承认这些决定是“非常悲伤和痛苦的艰难决定”。

寻求合作:与本田在美的可能性

在推进内部改革的同时,日产也在积极寻求外部合作机会。值得关注的是,尽管此前与本田的经营整合谈判破裂,但日产仍然表示,将与本田探讨在美国进行业务合作的可能性。

这背后有多重原因。首先,美国是日产重要的市场,提高在美生产和供应链效率至关重要。 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潜在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关税政策变化,与在美拥有广泛业务的本田合作,或许能帮助日产应对这些不确定性。

尽管本田和日产在许多车型上存在直接竞争,例如本田雅阁与日产Altima、本田CR-V与日产Rogue等,两家公司也曾被认为在电动化领域缺乏互补性。 但汽车产业的快速转型,特别是电动化和智能化的高昂研发成本,使得车企“抱团取暖”的需求日益增加。 双方此前曾讨论过在电池供应等领域的合作。

与本田探讨合作,虽然目前看来仅限于美国市场的业务层面,但也为未来更深层次的合作留下了想象空间。这或许是日产在经历了与本田合并谈判失败后,寻求“没有禁忌”的合作伙伴战略的一部分。 除了本田,日产也被传出与其他潜在伙伴接触,例如富士康。

挑战与展望:漫漫复兴路

日产的结构改革计划虽然激进,但也面临诸多挑战。除了全球范围内的市场竞争加剧、特别是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挑战外,美国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也给日产的重建计划带来了沉重负担。 日产预计,美国新一轮关税可能对其营业利润带来高达4500亿日元的负面影响。

此外,频繁的高层更迭和企业治理问题也曾困扰日产。 新任首席执行官埃斯皮诺萨需要在短时间内稳定局面,并确保改革计划的有效执行。

尽管前路漫漫,但日产的改革也展现出其重塑自我的决心。除了“瘦身”降本,日产也在积极调整产品策略,例如在中国市场“重押”新能源车。 同时,通过削减供应商数量、优化供应链、压缩平台数量等措施,日产力求提高效率,加快新产品开发速度。

历史上的日产曾经历过濒临破产的困境,并在雷诺的注资和改革下实现复兴。 如今,面对新的挑战,日产再次进入“重生”模式。 这场改革能否奏效,能否让日产摆脱困境,重回增长轨道,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毫无疑问,日产的这一系列举措,为处于转型期的全球汽车产业提供了一个生动的案例,展示了传统汽车巨头在逆境中如何寻求突破与新生。

结语:在变革的浪潮中前行

日产启动关厂裁员的改革,以及与本田探讨在美合作的举动,是其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为生存和发展所做出的必然选择。这不仅仅关乎日产自身的命运,更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大潮中的一个缩影。在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的新时代,传统车企都在努力寻找新的竞争优势和合作模式。日产的“背水一战”,或许能为其他面临类似挑战的企业提供一些启示。未来的汽车市场格局如何变化,日产又能否在这场变革中成功重塑,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