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名高管竞聘上岗 荣耀换帅后大换血

风起云涌,再立潮头:荣耀“雄鹰计划”深度解析

引子:变革的号角

在智能手机市场的硝烟中,每一个巨头的动向都牵动着行业的神经。近期的荣耀,尤为引人关注。继年初的CEO更迭之后,这家曾经的“华为系”一员再次启动了一场深入骨髓的变革——“雄鹰计划”。这场计划的核心,是中国区38个关键岗位主管的“重新竞聘上岗”,宛如一场内部的“武林大会”,旨在激发活力,重塑组织,迎接AI时代的全新挑战。

雄鹰展翅:一场覆盖全员的竞逐

荣耀此次的“雄鹰计划”并非小范围的调整,它面向全体员工,不设限,不排斥,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体系,无论是社招生还是应届生,都有机会参与这场公平的竞逐。 这是一场真正的“能者上,庸者下”的选拔,打破了论资排辈的传统模式,为有能力、有冲劲的年轻人提供了快速晋升的通道。据内部员工透露,整个竞聘过程甚至进行了全程直播,确保了透明和公正。

深度“换血”:45%岗位的变动与年轻力量的崛起

“雄鹰计划”的落地,带来了中国区关键岗位负责人的大幅调整。数据显示,涉及的38个关键岗位中,有高达45%的岗位负责人发生了变动。 这意味着近一半的关键岗位将由新的面孔来领导,这种程度的“换血”力度,在业界实属罕见,充分体现了荣耀求变图强的决心。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整后的岗位负责人中,90后占比达到了24%。 这股年轻力量的崛起,为荣耀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创新思维。年轻的管理者往往更敢于尝试新事物,更能理解年轻消费群体的需求,这对于正积极转型、拥抱AI和全球化市场的荣耀来说,无疑是重要的战略资产。

换帅后的必然:战略调整与人员适配

荣耀的此番人员调整,发生在年初CEO更迭之后,并非孤立事件。今年1月,李健接替赵明出任荣耀CEO。 李健作为华为体系的老将,拥有丰富的战略管理和全球化经验,并且曾参与过华为公司的重大改革和战略制定。 他的上任,本身就预示着荣耀将在战略方向和管理风格上迎来新的变化。

在此之前,随着赵明的离职,荣耀中国区首席营销官姜海荣、荣耀中国区销售部部长郑树宝等管理层也相继离职。 此次覆盖更广的关键岗位竞聘,可以视为新任CEO李健上任后对组织架构和人才梯队的进一步重塑,以更好地匹配公司新的战略方向和发展需求。正如一些员工所说,李健的行事风格较为强势,此次“竞聘上岗”的方式,也符合其管理思路。

AI新浪潮:组织架构的先行响应

除了人员调整,荣耀在此次变革中还新设立了AI新产业部门,并将AI相关的研发工作设定为一级研发部门。 这一举措清晰地表明了荣耀拥抱AI时代的坚定决心。早在今年3月,荣耀就发布了“阿尔法战略”,宣布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全面转型为全球AI终端生态公司,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投入超过100亿美元建设AI终端生态。 此次新设AI部门并提升其研发地位,正是对这一战略的组织架构响应。

在AI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智能终端的竞争已不再仅仅是硬件的比拼,更是AI能力和生态体验的较量。荣耀将AI研发提升至一级部门,意味着将集中更多资源和力量投入到AI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中,以期在未来的AI终端市场占据一席之地。与此同时,荣耀也在积极布局具身智能等前沿领域,招聘网站上已出现了多个与机器人相关的职位。

市场挑战与IPO冲刺:变革的双重驱动

荣耀此次大规模调整的背后,也隐藏着市场竞争的巨大压力和公司冲刺IPO的关键时点。尽管荣耀在过去几年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在竞争激烈的智能手机市场,依然面临挑战。根据Canalys的数据,2024年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市场实现了复苏,但荣耀的出货量同比出现了下滑。 特别是2025年第一季度,荣耀未能及时发布新机,导致市场份额有所下滑,甚至一度跌出中国大陆出货量前五。

在这样的背景下,通过内部变革激发组织活力,优化人员结构,提升运营效率,显得尤为迫切。同时,荣耀在2024年底完成了IPO前的股份制改革,正处于冲刺IPO的关键时期。 新的管理层和新的战略能否带领荣耀在AI时代实现突破,扭转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将直接影响其IPO的估值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此次“雄鹰计划”可以看作是荣耀在迈向资本市场前,对自身肌体的又一次深刻调整和优化。

未来展望:变革能否带来新生

荣耀的这场“雄鹰计划”,是一次大胆而深刻的内部变革。通过“重新竞聘上岗”的方式,荣耀不仅实现了关键岗位的“换血”,更重要的是,在组织内部营造了一种积极向上、鼓励竞争的氛围,为年轻人才提供了成长空间。同时,设立AI新产业部门并加码AI研发,则表明了荣耀面向未来的战略布局。

然而,变革的成效并非一蹴而就。新的管理层需要时间来磨合,新的战略需要时间来落地,新的组织架构也需要时间来发挥效能。在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技术迭代加速的当下,荣耀能否凭借此次变革成功突围,实现“雄鹰展翅”,依然充满挑战。但这无疑是荣耀在关键时期迈出的重要一步,也为业界观察一家科技公司如何通过内部调整来应对外部挑战提供了新的样本。未来的市场表现,将是检验这场“雄鹰计划”最终成果的最佳试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