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电影与一场关于“肉”的奇幻漂流:洛根·特伦斯·洛佩兹的故事
在瞬息万变的美食世界里,总有一些故事,如同精心熬制的汤底,醇厚而引人入胜。洛根·特伦斯·洛佩兹,这个在吉隆坡美食圈里响当当的名字,他不仅仅是一个厨师,更是一位用电影、激情和对“肉”的执着,谱写自己 culinary 篇章的梦想家。他的故事,从一部电影开始,在砧板与炉火间延续,最终在一家名为“亚甘餐饮店”的新店里,找到了新的归宿。
梦想的火花:那部电影的光影
一切的起点,似乎都带有一丝浪漫的色彩。洛佩兹曾坦言,一部电影给了他开启 Wurst 的灵感。 虽然原文中只轻描淡写地提到“有一部电影…是《爱乐之城》吗?”, 但这句话却足以点亮我们对梦想起源的好奇。就像电影中主角追逐爵士乐梦想一样,洛佩兹心中也萌生了属于自己的餐饮蓝图。他想要一个私密、地下,如同隐藏的爵士俱乐部一样的地方。 最初的设想是在武吉免登 MOV 酒店的地下室,一个香肠与鸡尾酒的结合体,甚至想好了名字“The Wurst Bar”。 然而,现实总是有趣的,为了满足酒店平台的需求,需要提供正餐,于是“The Wurst Bar”变成了如今我们熟知的 Wurst。 这个小小的转变,却开启了他在 Bangsar Lucky Garden 的美食之旅。
砧板上的修行:一位自学成才的屠夫
洛佩兹的厨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屠宰训练。 他的技艺,更多的是来自于实践、向同行学习以及那些“做错事中学到的宝贵经验”。 早在旧 Equatorial Hotel 的 Chalet 餐厅与厨师 Jochen Kern 共事时,他的屠宰之路便已悄然开始。 当时作为酱料厨师的他,经常面临肉品短缺的问题,于是他决定不再依赖他人,主动向行政总厨申请处理所需的肉类。 这种主动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精神,为他日后成为一名技艺娴熟的屠夫奠定了基础。他乐于向业内经验丰富的长辈请教,从不羞于学习。 对他而言,屠宰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种享受。 “那是一种厨房里的工作,没有人打扰你。只有你和肉,我喜欢那种平静的时刻。” 这种对技艺的纯粹热爱,让他能够在喧嚣的厨房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
Wurst 的演变:从无猪肉到“猪肉佬”
最初在 MOV 酒店时,Wurst 是一家不提供猪肉的餐厅。 即使后来搬到了 Lucky Garden,作为他的中央厨房所在地,Wurst 依然保持了这一特点。 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洛佩兹生病在家,终于有时间仔细核算成本。 他惊讶地发现,损失竟然如此之大。 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去他的。咱们做猪肉吧。” 两年后,洛佩兹已经欣然接受了自己“猪肉佬”的称号。 他知道,一旦踏上这条路,就没有回头箭,人们已经将他和猪肉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种转变,虽然是出于成本考量,但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厨师的灵活应变和敢于尝试的精神。如今,Wurst 以其手工制作的香肠和精选肉类而闻名,成为 Bangsar 地区备受欢迎的餐厅。 他对食材品质有着极高的要求,坚持使用最新鲜的食材,并且大部分酱料和配菜都由店内自制。 从乌拉圭的吊裆牛排到匈牙利的 Mangalica 猪肉,他总是能找到那些被低估却风味绝佳的肉类。
亚甘餐饮店:回归本源的街头风味
洛佩兹的最新项目是位于 Seputeh 的 Kedai Makanan dan Minuman Ah Gan(亚甘餐饮店)。 这家店最初是他的中央厨房,后来转变为更 casual、更贴近日常的餐饮形式。 “亚甘”这个名字并非刻意打造的品牌,只是合法注册业务的需要,源于洛佩兹和他的合伙人的名字中都包含“G”、“A”、“N”这几个字母。 如果可以,他甚至更愿意无招牌经营。 亚甘餐饮店延续了他对猪肉的热爱,提供诸如 roti babi(猪肉面包)、猪筋丸面等充满街头风味的美食,甚至还有用猪油制作的黄油蛋糕。 这家店代表着洛佩兹对餐饮的另一种思考:回归本源,不追求浮夸,只提供美味、实在的食物。他似乎并不急于推广亚甘,而是选择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这种随性而踏实的态度,也正是洛佩兹个人魅力的体现。
未来的未知旅程
从一个洗碗工到拥有自己的餐厅和屠宰技艺,再到如今的亚甘餐饮店,洛根·特伦斯·洛佩兹的 Culinary 旅程充满了惊喜和转折。他凭借着对美食的热情、对技艺的钻研以及敢于突破的精神,在吉隆坡的美食版图上留下了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他的故事告诉我们,灵感可能来源于一部电影,技艺可以通过实践磨砺,而成功则来自于对初心的坚持和对变化的拥抱。未来,这位“猪肉佬”还会带来怎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