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的下一站:从“大疆教父”到港股“卡车第一股”
自动驾驶,这个曾经只存在于科幻小说里的概念,正以我们难以想象的速度驶入现实。从城市的末端配送小车,到矿区里穿梭往来的巨无霸,自动驾驶的触角已延伸至商用领域,而在这场变革的浪潮中,“大疆教父”李泽湘和他创立的希迪智驾正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瞄准了自动驾驶卡车这一细分赛道,并向港股发起了冲击,试图成为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的“第一股”。
这是一场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远征,也是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力量崛起的一个缩影。
创业新篇:为何是商用车自动驾驶?
谈到李泽湘,人们首先会想到他与大疆创新的渊源,以及他“导师+学生”的创业孵化模式。如今,这位在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的教授,将目光投向了商用车自动驾驶。 选择商用车,尤其是矿卡和物流车,并非偶然。相比于技术仍在快速迭代、商业化尚需时日的乘用车自动驾驶,商用车在特定场景下有着更为清晰和迫切的需求。
想象一下,在尘土飞扬的矿区,危险系数高,招募司机困难,运营成本居高不下。 自动驾驶矿卡的出现,恰恰能解决这些痛点。它们可以在预设路线上精准、稳定地运行,提高作业效率,降低安全风险,并且能够实现全天候不间断作业。 同样,在工业园区等封闭或半封闭环境中,自动驾驶物流车也能显著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希迪智驾正是抓住了这些商业化落地更近、需求更明确的场景。根据灼识咨询的数据,按2024年产品销售收入计算,希迪智驾已成为中国最大的商用车自动驾驶公司,市场份额达到16.8%。 他们的业务主要集中在自动驾驶矿卡及物流车、V2X(车联网)技术以及高性能感知解决方案。 其中,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已成为公司目前主要的营收来源。
资本青睐:豪华股东阵营
希迪智驾的商业潜力也吸引了众多资本的关注。在其股东名单中,不乏知名投资机构的身影,例如红杉中国、联想控股、百度风投等。 这些顶级机构的入局,不仅为希迪智驾提供了资金支持,更印证了行业对商用车自动驾驶赛道的信心。
自2018年获得首轮融资以来,希迪智驾已累计完成了8轮融资。 截至2024年2月完成C+轮融资后,公司的投后估值已超过90亿元人民币。 这份豪华的股东名单和不断攀升的估值,无疑为希迪智驾冲击港股注入了强心剂。
红杉中国在2018年的A轮融资中领投了1400万美元,百度风投也投资了300万美元。 联想控股等机构也在后续的融资中持续加持。 这些早期和持续的投资,显示了资本对希迪智驾技术实力和商业模式的认可。
港股闯关:机遇与挑战并存
希迪智驾选择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借助港股18C章特专科技公司上市规则的一次尝试。 港交所为尚未盈利的科技公司提供了融资渠道,这对于需要持续高研发投入的自动驾驶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冲击港股并非坦途。虽然营收在过去几年呈现波动增长,并在2024年上半年大幅提升,但希迪智驾目前仍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根据招股书数据,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希迪智驾的期内亏损累计达数亿元。 自动驾驶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行业,技术研发、硬件成本、人才投入都需要大量的资金。
虽然专注于矿区等封闭场景的商业化落地较早,但整个自动驾驶行业的商业化进程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投资者对自动驾驶公司的前景仍然存在担忧,这可能影响希迪智驾的估值和股价表现。
此外,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也带来了挑战。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技术领先,持续优化商业模式,实现盈利,是希迪智驾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未来的路:深耕与拓展
尽管面临挑战,希迪智驾在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不容忽视。根据灼识咨询的资料,希迪智驾是中国同业中最早实现商业化的公司之一。 公司已成功交付了多辆自动驾驶矿卡,并获得了更多指示性订单。 同时,其V2X技术也在多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落地应用,为智能交通和自动驾驶提供了重要支撑。
未来,希迪智驾计划将募集资金用于进一步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潜在的投资及并购机会,以及营运资金和一般公司用途。 这表明公司正积极寻求通过合作和扩张来巩固市场地位,提升竞争力。
李泽湘作为“大疆教父”,其创业和孵化经验无疑为希迪智驾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指导。他此前参与创办的固高科技已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这也为希迪智驾的资本市场之路提供了借鉴。
商用车自动驾驶的市场潜力巨大,尤其是在矿区、港口、物流园区等特定场景。 随着技术的成熟和政策的支持,这一领域的商业化有望加速。希迪智驾能否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在港股市场证明自己的价值,值得我们持续关注。
从李泽湘的“大疆”传奇到如今的“卡车”征程,我们看到的是中国科技创业者在不同领域的探索与突破。希迪智驾冲击港股的旅程,不仅仅是一家公司的上市之路,更是中国商用车自动驾驶产业走向成熟,走向世界舞台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