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月底访马 推动东盟海合会联手应对美关税

世界变局下的东方旋律:李强总理访马与“南方力量”的崛起

风云变幻的国际舞台上,贸易摩擦的乌云再次笼罩。正当某些国家挥舞关税大棒,试图重塑全球经济格局之际,东方的旋律正悄然响起。中国总理李强即将对马来西亚进行访问,此行不仅是中马建交50周年的重要庆典,更被外界视为在中国与东盟及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之间凝聚合力,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的关键一步。

在“对等关税”甚嚣尘上的背景下,此次访问的深层意义远超双边关系。它折射出“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经济版图重塑中的新思考与新行动,以及中国与这些国家深化合作的战略布局。

经贸合作的压舱石:中马、中国-东盟、中国-海合会

中马两国在经贸领域的合作早已硕果累累。2024年是中马建交50周年,李强总理此次访问马来西亚,期间不仅会见了马来西亚最高元首和总理,还共同出席了建交50周年庆祝活动。双方一致同意深化提升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并就经贸投资、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议题深入交换意见。 马来西亚总理在2025年3月已经正式宣布,今年5月将召开中国-东盟-海合会三边会议,讨论经贸合作。

中国与东盟互为最大贸易伙伴已连续五年,双边货物进出口总额在2024年达到9823.4亿美元。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生效与深入实施,进一步提升了中国与东盟的贸易自由化水平,零关税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如中老铁路、金港高速公路和雅万高铁等,也有效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联系。 东盟国家深知,与中国保持紧密的经贸联系是本国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同时,中国与海合会国家的经贸合作也在稳步推进,自贸谈判已进行了20年,预计有望在一两年内签署协定。在当前世界变局下,海合会国家已经认识到全球价值链的区域性和战略性转变,而与中国构建跨区域价值链合作,有助于推动海湾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外部挑战下的共同应对

近年来,某些国家采取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政策,特别是滥施关税的做法,对全球贸易体系造成冲击。 这种做法不仅损害了相关国家的利益,也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了严峻挑战。 面临这种外部压力,包括东盟和海合会在内的“全球南方”国家正在积极寻求应对之策。

东盟国家普遍采取“对冲战略”,力求在中美之间保持平衡,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 他们既看到与中国经济合作带来的巨大机遇,也将美国视为维持地区力量平衡的重要外部力量。 多年来,东盟国家多次强调拒绝在中美之间“选边站队”,不愿卷入大国竞争,致力于加强自身团结与凝聚力。

海合会国家虽然面临美国的关税压力,但并未因此停下与中国的合作步伐。例如,沙特阿拉伯的一家大型可再生能源开发商就明确表示,尽管对贸易战感到担忧,但会继续推进在中国的投资项目,看好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和在创新技术方面的明确规划.

“南方力量”的崛起与多极世界的构建

李强总理此次访问马来西亚以及潜在的中国-东盟-海合会三边会议,正是“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变局下寻求更广泛合作、提升自身影响力的一个缩影。 通过加强彼此间的经济联系和战略协调,这些国家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多元化的全球合作网络。

面对某些国家试图构建“去中国化”供应链的尝试,中国与东盟、海合会国家的紧密合作,特别是RCEP框架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新的区域产供链布局,挑战传统的全球价值链模式。 这种“亚洲模式”强调发展优先、主权平等,为全球治理提供了不同于传统框架的新选项。

结语:合作共赢的时代强音

李强总理此次马来西亚之行,以及由此辐射出的中国与东盟、海合会之间的紧密互动,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在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的背景下,“全球南方”国家正通过加强团结与合作,共同应对外部挑战,维护多边贸易体系,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区域经济的稳定与繁荣,也为建设一个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世界贡献了东方智慧和力量。 这是一个合作共赢的时代,东方旋律正奏响全球南方崛起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