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药价透明遇上医生忧虑:安华总理为何要求卫生部解释新规
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马来西亚强制要求药房和私人医疗机构公开药品价格的新规,引发了私立医疗从业者的强烈反弹,数百名医生甚至聚集在首相办公室外表达诉求。面对这一情况,马来西亚总理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迅速做出指示,要求卫生部就新规进行说明和辩护,特别是医生们对引用特定法令的担忧。
这场风波的核心是什么?医生们到底在担心什么?总理的介入又意味着什么?这背后折射出的医疗定价、行业监管以及医患关系等诸多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医生为何“不买账”?法令适用引争议
新规要求强制展示药品价格,初衷无疑是积极的,旨在提高医疗服务的透明度,赋权消费者,让他们更清楚地了解药品成本,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药品价格虚高的问题。然而,新规的执行方式却引发了私立医疗界的强烈不满。
医生们抗议的关键点在于,这项强制药价展示的规定,竟然是援引了《2011年价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第723条法令)来执行的。 对于医生们来说,这部法令主要用于规范零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将其套用在医疗服务中的药品定价上,显得“牛头不对马嘴”。 他们认为,医疗服务具有其特殊性,包含了专业的诊断、处方以及后续的医疗建议,这与简单的商品零售有着本质的区别。 将药品视为普通商品来监管,是对医生专业价值的忽视,也将复杂的医疗服务简单化了。
私立医疗从业者,尤其是私人全科医生(GP),呼吁应该使用《1998年私立医疗服务设施及服务法令》(第586条法令)来规范药价展示。 这部法令是专门针对私立医疗机构进行管理的,医生们认为在此框架下进行药价透明化,才更符合医疗行业的特点,也能更好地平衡各方利益。 将药价展示纳入《1998年法令》的管理范畴,意味着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将更有可能考虑到医疗服务的整体性、医生的专业判断以及病患的个体差异。
此外,医生们还担忧,引用《2011年法令》可能导致监管的重叠和混乱。 他们担心同时受到两部法令的约束,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甚至影响正常的医疗服务提供。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如果两部法令在具体条款或执行细节上存在冲突,确实可能让医疗机构无所适从。
被冻结30年的会诊费:涨价诉求下的不满
除了法令适用的争议,医生们的抗议背后还有另一个重要的导火索:被长期冻结的会诊费。 马来西亚医疗协会(MMA)等医疗组织指出,自1992年以来,私人全科医生的会诊费一直维持在10令吉至35令吉之间,长达33年未曾调整。 医生们认为,在此期间,运营成本不断上涨,包括租金、员工工资、设备维护等各项开销都有显著增加。 在会诊费长期停滞不前的情况下,强制要求公开药品价格,可能会进一步压缩他们的利润空间,导致经营困难。
在医生们看来,卫生部曾承诺在调整药价展示规定之前,会先对私人全科医生的会诊费进行审查和调整。 然而,药价展示新规已经生效,而会诊费的调整却迟迟未能实现,这让医生们感到被“背叛”。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先解决会诊费不合理的问题,再推行药价透明化,这样才能确保政策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这次抗议,不仅仅是对新规本身的反对,更是医生们长期以来对医疗行业监管、自身价值以及合理报酬等问题积压已久的不满的一次集中爆发。 他们通过和平集会和提交备忘录的方式,向政府传达了他们的声音和诉求。
总理的“介入”与卫生部的回应
面对医生们的强烈反应,安华总理的指示显得及时且重要。 他要求卫生部认真研究私立医疗从业者提出的担忧,并特别指出要解释为何使用《2011年价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而非《1998年私立医疗服务设施及服务法令》。 这一指示表明政府听到了医生们的诉求,并愿意对新规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据马来西亚通讯部长法米·法兹尔透露,内阁会议讨论了这一事项,安华总理已要求卫生部长拿督斯里祖尔克菲里·艾哈迈德及其团队尽快准备一份内阁文件,说明相关问题。 这份文件预计将在未来一两天内完成,其中一个关键议题就是私人诊所的会诊费政策。 卫生部表示,他们正在采取必要措施,以确保药价展示政策能够顺利推行。 他们也强调,政府致力于以开放和包容的方式处理此事,并会继续与所有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确保政策的实施不会给任何一方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卫生部也解释称,引用《2011年法令》并非为了扰乱私人全科医生的运营,而是为了促进医疗保健的透明度和可负担性,这是建立更公平和可持续的医疗体系的一部分。 他们表示,愿意审阅医生们提交的备忘录内容,并根据证据和数据考虑改进现有政策,但保障公众获得可负担药物的权利仍然是首要任务。
未来的路:在透明与公平之间寻找平衡
安华总理的介入,为解决这场风波提供了一个契机。 如何在提高药价透明度和保障医生合法权益之间找到平衡,是摆在马来西亚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包括:
- 重新审视法令适用性: 卫生部需要清晰地解释为何选择《2011年价格控制及反暴利法令》,或者考虑是否有可能将药价展示规定纳入更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1998年私立医疗服务设施及服务法令》之下。
- 推动会诊费改革: 解决私人全科医生会诊费长期未调整的问题势在必行。 合理的会诊费调整方案,不仅能缓解医生的经营压力,也能让他们更专注于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 加强沟通与协商: 政府需要与医疗行业代表,特别是马来西亚医疗协会等组织进行更深入、更有效的沟通和协商。 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充分听取一线医疗工作者的意见,才能制定出更具操作性和更能获得支持的政策。
- 细化政策执行细节: 即使药价展示成为强制性要求,具体的执行方式也需要细化,例如如何展示、展示哪些信息、是否考虑不同药品的特殊性等等。 确保政策的落地不会给医疗机构带来过度的行政负担或操作困难。
这场关于药价展示的争议,不仅关乎药品价格本身,更触及了医疗体系深层次的问题。 只有在充分尊重医疗专业的价值、保障医务人员的合理权益、同时确保患者能够获得透明和可负担的医疗服务之间取得平衡,才能构建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医疗生态。 安华总理的指示,是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后续卫生部如何回应,以及最终的政策将如何调整,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