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小贩的辛勤汗水,遇上权力寻租的“油污”,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槟城市政厅一名职员因涉嫌收取5.4万令吉贿赂以发放小贩执照而被扣押调查,这不仅是一起简单的贪污案件,更是撕开了地方政府运作中可能存在的腐败冰山一角。这笔钱对于普通小贩而言,或许是他们几个月甚至一年的微薄利润,如今却可能成为某些人谋取私利的工具。这起事件引发的涟漪,远不止于法律层面,更触及了公众对政府信任的根基,以及基层民众营生环境的公平性。
权力的小径,腐败的温床
地方政府作为最贴近民众的行政机构,其一举一动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小贩执照的发放看似是微不足道的行政环节,却直接影响着无数小本经营者的生计。当这一环节缺乏透明、公正的监管时,就容易滋生腐败。手中的审批权力,仿佛通往个人利益的小径,引诱着少数意志不坚者偏离正轨。
贪污行为并非仅仅是经济上的损失,它还对社会造成无形的损害,例如社会道德水平下降、公众对政府及其官员信任度降低,以及人们法制观念的淡薄。 当办理合法证件需要“打点”时,会严重损害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腐败的代价远不止于此,它会扭曲政府的支出重点,削弱国家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增长的能力,并减少在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等关键领域的公共投入,而这些投资本应提升经济效益和全民生活水平。
冰山一角:大马地方政府的腐败挑战
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曾表示,所有国家都存在腐败问题,完全消除腐败极为困难。 马来西亚拥有联邦政府和23个地方政府,这使得腐败的机会相对较多。 近年来,马来西亚也曾曝出涉及地方政府官员集体贪污的事件,有吹哨者揭露地方政府高层通过支持某些项目收受巨额贿赂。 这些案例都印证了地方政府在审批和许可权方面存在较高的腐败风险。
为了加强行政廉正,马来西亚反贪污委员会曾议决强制要求所有地方政府在2025年8月31日前成立廉正单位。 这是一个积极的 পদক্ষেপ,旨在通过设立专门机构来加强监督和管理,减少腐败发生的可能性。
反腐之路:任重而道远
打击腐败是一场持久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从宏观层面来看,健全的监督机制至关重要。 这包括加强对权力的制衡,提高行政过程的透明度,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例如,智利和韩国的电子采购系统已被证明是提高透明度和杜绝腐败的有力工具。
在微观层面,需要强化对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律意识培养。一些研究表明,贪污犯罪的发生与“习以为常利用职务上的机会犯罪”有关,也与个人耻感程度和社会道德意识的强弱有关。 因此,除了外部的监督和惩罚,还需要从思想根源上筑牢防腐的堤坝。
此外,对于贪污行为的查处力度和能力也会影响腐败犯罪的“黑数”,即未被发现和惩处的腐败行为。 加强执法力度,提高办案效率和专业化水平,能够更有效地揭示和惩处腐败分子。
写在最后:守护小贩的营生,捍卫社会的公平
槟城市政厅职员涉嫌受贿案,再次敲响了警钟。这不仅关乎5.4万令吉的去向,更关乎无数小贩的生存空间,关乎社会公平正义能否得到维护。每一个公民,无论身处何种位置,都应该成为反腐力量的一部分。只有共同努力,才能让权力不再是寻租的工具,让辛勤劳作的人们不再为一张薄薄的执照而付出不应有的代价。让阳光穿透权力的阴影,照亮每一个角落,才能真正构建一个廉洁、公正、有温度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