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的号角吹响,各行各业都在盘点收尾,准备迎接新一轮的开始。对于庞大的公务员队伍而言,这本应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的关键时点。然而,一种被形象地称为“圣诞购物”的年终突击花钱现象,却如同一个隐匿的顽疾,时不时冒头。 Chief Secretary 发出的呼吁,正是直指这一痛点,警告其可能侵蚀公务员队伍在公众心中的形象。这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号召,更是对公帑使用原则的一次重申,对公共服务精神的一次体醒。
年关将至,警钟长鸣
为何“年关”与“突击花钱”似乎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背后是预算管理周期、年度目标考核等多重因素的叠加效应。许多政府部门的预算执行有着明显的年度性,如果一年的预算未能完全用尽,一些人可能会担心来年的预算会被削减,于是便出现了在年底前赶快花掉剩余资金的冲动。这就像普通人在圣诞节前赶着买礼物清空购物清单一样,只不过这里的“礼物”是公共资金,而“购物清单”则是未执行完毕的预算额度。Chief Secretary 将此现象比作“圣诞购物”,形象地揭示了其非理性和冲动性。这种行为模式,在表面上看似乎是为了“完成预算任务”,但实质上却可能导向低效甚至无效的支出。
何为“圣诞购物”文化?
深入剖析,“圣诞购物”文化在公务员体系中并非指真正的购物消费,而是指一种在财年末为了花掉预算余额而进行的突击性、有时甚至是不必要的采购或项目支出。其典型表现可能包括:仓促上马的项目、购置大量并不急需的办公设备或耗材、组织不必要的培训或会议等。这种文化的根源可能在于预算制度的设计,即“用完即止”或“不用白不用”的思维定势。一些部门可能认为,如果预算有结余,说明其工作不需要这么多资金,来年预算审批时便会面临压力;反之,如果能将预算全部花光,甚至能“超额完成”支出任务,似乎更能证明其工作的“饱满”和资金的“合理性”。这种逻辑显然是扭曲的,将预算执行率等同于工作效率和成果,忽略了资金使用的效益和必要性。
浪费之痛:不仅仅是金钱
Chief Secretary 警告说,这种浪费性支出可能会“侵蚀形象”。这绝非危言耸听。公共部门的资金来源于纳税人,每一分钱都承载着公众的信任与期待。如果公众看到政府部门在年底突击花钱、购买不必要的物品或服务,自然会产生质疑:这些钱本来可以用于更紧迫、更重要的民生项目,为何要被如此消耗?这种观感上的浪费,直接损害了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
而且,浪费并不仅仅是金钱上的损失。突击花钱往往意味着决策的草率和执行的仓促,可能导致项目质量不高、采购物品不符合实际需求,甚至滋生腐败空间。例如,为了快速花钱而选择高价低质的供应商,或者在采购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这些行为不仅造成资金浪费,更破坏了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损害了政府的廉洁形象。长此以往,公众会认为政府部门效率低下、不负责任,从而对整个公共服务体系产生不信任感。这种形象的侵蚀,是无形的,但其危害却是深远的,它削弱了政府的号召力,影响了政令的畅通,最终可能损害社会整体的利益。
根源何在?制度与人
要根除“圣诞购物”文化,必须深入探究其成因。除了前述的预算管理制度 Rigid 性外,人员的观念也是重要因素。一些公务员可能缺乏成本效益意识和公共资金的“管家”意识,习惯于按照既有的预算额度来安排支出,而不是以实际需求和效益最大化为导向。此外,考核机制的设计也可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如果考核过分强调预算执行率,而忽视资金使用效益、项目产出和公众满意度,自然会引导部门将花钱放在首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督也是问题所在。如果突击花钱的行为难以被发现、被追责,那么这种不良习惯就容易持续存在。
如何破除积习?
破除“圣诞购物”文化,需要系统性的改革和持之以恒的努力。首先,需要在预算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可以考虑引入跨年度预算、建立预算执行弹性机制、推行基于绩效的预算管理等,减少年底突击花钱的制度性冲动。其次,要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公共资金使用观,强化成本效益意识和责任意识。要让每一位公务员都认识到,他们是公共资金的保管者和使用者,必须以对人民负责的态度来对待每一笔支出。
同时,需要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资金使用效益、项目实际效果、公众满意度等纳入重要考核指标,改变唯预算执行率论的导向。此外,要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提高资金使用的透明度。畅通公众投诉渠道,鼓励媒体监督,形成全社会共同监督公共资金使用的良好氛围。对于突击花钱、造成浪费的行为,要严肃追责,形成震慑效应。
重塑公仆形象
Chief Secretary 的呼吁,是重塑公务员队伍形象的重要契机。在当前社会对政府效率和廉洁度要求日益提高的背景下,杜绝浪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仅是管理上的要求,更是政治上的要求。一个清正廉洁、勤俭高效的公务员队伍,才能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拥护。通过破除“圣诞购物”文化,将有限的公共资源用在刀刃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才能真正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夯实执政基础。这是一个自我革新的过程,也是向社会展示诚意和担当的过程。
清风徐来,未来可期
杜绝年终的“圣诞购物”式花钱,需要观念的转变,更需要制度的保障和严格的执行。这就像一场涤荡沉疴的行动,需要刮骨疗毒的决心。当公共资金的使用告别冲动和浪费,变得更加理性、高效和透明,一股清风便会吹拂而过。这股清风不仅能净化公共部门的生态,更能吹散公众心中的疑虑,重塑公务员队伍的良好形象。未来,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精打细算、务实高效的政府,每一笔支出都能发挥最大的效益,每一分钱都真正用在为人民服务上。这样的未来,才是值得我们共同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