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严打年底突击花钱歪风

公共服务部门的“年末购物潮”:为何是禁区?

年底将至,许多人或许正沉浸在节日的喜悦和购物的冲动中。然而,对于公共服务部门而言,“年末购物潮”却是一个需要警惕和避免的现象。政府首席秘书发出严厉警告,敦促公务员停止这种突击花钱的文化,因为这种浪费性的开支可能会腐蚀政府形象,损害公众信任。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的本质、成因、危害以及如何有效遏制。

金钱的冲刺:什么是“年末购物潮”?

“年末购物潮”,用 Chief Secretary Tan Sri Shamsul Azri Abu Bakar 的话来说,就是公共服务部门在年终出现的突击花钱现象。这并非指为节日采购个人物品,而是指一些部门为了用完年度预算,在年底仓促进行不必要的采购或支出。这种行为往往伴随着效率低下和资源浪费。 Chief Secretary 指出,公共服务部门的年终突击花钱或“圣诞购物”文化必须彻底避免,因为这会导致资源浪费。

冰山一角:浪费性支出的表现形式

这种浪费性支出并非空穴来风,它有着多种表现形式。可能是为了花掉预算而购买并非急需的设备,可能是草率签订效益不明的项目合同,也可能是以各种名义发放津贴、补贴、资金和实物。 审计总署的报告就曾指出过一些与财务管理相关的问题,显示出挪用和浪费公共资金的情况依然存在。 这表明,突击花钱并非个别现象,而是需要引起重视的体制性问题。

深层病灶:为何会出现突击花钱?

“年末购物潮”的出现并非偶然,其背后有着复杂的成因。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可能与现行的预算体制有关。预算安排的滞后性以及对项目执行缺乏刚性约束,可能导致部分预算额度在年底仍未用完,从而引发突击花钱以避免预算被收回。 中央预算机构认为,允许资金结转会僵化预算,使其无法根据当前优先事项和各部门的潜在创新能力重新分配资金。 他们认为未使用的资金是“矿井里的金丝雀”,是预算管理出现问题的信号。

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缺乏有效的监管和问责机制。尽管审计报告指出了问题,但如果后续没有强有力的整改和惩罚措施,浪费行为就可能继续发生。 Chief Secretary 强调,如果这个问题得不到果断解决而变得更加复杂,将会损害公务员队伍的公信力和公众形象。 此外,一些部门可能存在“花钱越多,明年预算越多”的思维定势,为了争取更多的预算资源,不惜在年底突击花钱。

腐蚀之痛:浪费性支出的危害

浪费性支出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它不仅仅是金钱的损失。首先,它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公共资金是纳税人的钱,应该用于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改善民生。浪费性支出占用了本可以用于更重要领域的资源,损害了公共利益。

其次,浪费性支出会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公众形象。当公众看到政府部门在年底突击花钱,购买不必要的物品或进行无效的支出时,会产生不信任感,认为政府没有把钱花在刀刃上。 Chief Secretary 指出,不良的支出行为不仅会降低资源利用效率,还会损害公众对政府诚信和治理的看法。 这对政府建立廉洁、高效的形象构成了严重挑战。 在一些腐败案件中,公共资源交易和财政资金使用领域的腐败问题对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了很大损害。

最后,浪费性支出可能会滋生腐败。突击花钱往往缺乏透明度和有效的监督,容易为权力寻租和腐败行为提供温床。例如,年终以各种名义发放津贴、补贴、资金和实物,如果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程序,就可能成为变相的福利发放甚至腐败。

药到病除:如何遏制“年末购物潮”?

要根除公共服务部门的“年末购物潮”,需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

首先,深化预算制度改革是关键。需要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精细化水平,加强预算执行的刚性约束,避免年底出现大量剩余预算。可以探索建立跨年度预算安排或资金结转机制,但同时要辅以严格的审批和监督程序,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和合规性。 尽管中央预算官员认为允许资金结转可能会造成僵化,但通过更灵活和有针对性的结转政策,辅以强有力的监督,或许可以在避免浪费和保持资金灵活使用之间找到平衡。

其次,加强监督和问责是必要保障。审计部门应加大对年底支出的审计力度,及时发现和曝光问题。对于发现的浪费性支出和违规行为,要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形成震慑。 Chief Secretary 强调,公务员必须将透明、诚信和问责制作为治理和道德的核心原则。 马达尼政府也专注于优化公共支出,审查现有的支出政策,重新分配有限资源,以确保效率、有效性和物有所值。 政府已通过修订《1957年审计法》迈出了进步的一步,这将对扩大公共财政管理的审计范围产生积极影响。

再次,提高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至关重要。要加强廉政教育,引导公务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金钱观和价值观,认识到公共资金来之不易,必须精打细算,用于服务人民。 Chief Secretary 敦促所有作为控制官员的部门秘书长确保有效实施管理会计和SMART报告,以提高所有财务决策的透明度和问责制。

最后,鼓励公众参与监督也是有效途径。畅通举报渠道,鼓励公众对政府部门的支出行为进行监督,形成全社会的监督合力。

未来的路:重塑公共财政管理文化

遏制“年末购物潮”不仅仅是一项短期任务,更是一个重塑公共财政管理文化的长期过程。这需要政府部门、公务员队伍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深化改革,加强监督,提升素养,才能真正实现公共资金的有效利用,构建一个更加廉洁、高效、透明的政府,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和支持。这是一条充满挑战的路,但为了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持续实施有针对性的补贴,政府可以减少浪费和漏洞,同时创造财政空间,增加对弱势群体的援助。 这表明政府正在积极探索优化支出的方式。 修订《审计法》也将确保所有各方,包括部委、部门、机构和任何接受公共资金的实体,认真对待审计建议并采取相应行动。

让公共服务部门的年终不再是“购物的狂欢”,而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和对新一年计划的理性安排。让每一分公共资金都发挥最大的效益,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求。这才是我们共同期待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