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批东铁学员5月15日赴华受训

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ECRL)项目,是“一带一路”倡议下中马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旨在连接马来西亚半岛的东西海岸。 这条全长约665公里的铁路,建成后将极大地改善沿线地区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并有望打通昆明至新加坡的泛亚铁路中线。

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曾因各种原因经历波折,但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最终重回正轨。 目前,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部分重要路段已完成轨道铺设。

建设一条现代化铁路不仅仅是铺设钢轨、修建桥隧,更重要的是培养一支能够驾驭未来铁路运营与维护的专业人才队伍。正是基于这一认识,马来西亚与中国在ECRL项目框架下,高度重视人才培训与技术转移。

筑梦铁道:人才先行

项目的长期运营与高效维护,离不开高素质的本地人才。为此,中马双方积极开展合作,实施了“东海岸铁路工业技能培训计划”(PLKI-ECRL)。这项计划的目标是为马来西亚培养掌握铁路建设与运营维护技能的专业人才。

这项培训计划不仅涵盖铁路工程的专业知识,例如桥梁和隧道建设,还包括基础中文课程,旨在提升学员的综合能力。 培训方式多样,包括课堂教学、网络课程以及海外交流等。 为了确保培训的质量和效果,中国交建(CCCC),作为项目的主要承包商,与马来西亚的多所教育和培训机构,以及中国的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 此外,项目还引入了先进的培训技术,例如VR安全培训中心,让学员能够亲身体验模拟危险场景,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技能的阶梯:首批学员赴华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曾表示,随着ECRL项目进入运营与维护阶段,将需要大量专业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马来西亚向中国派遣首批ECRL维护培训学员,标志着双方在人才培养合作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这批学员将于5月15日启程赴华,接受专业的铁路维护技能培训。

这批学员的赴华培训,是PLKI-ECRL计划的具体落实,也是中马在铁路领域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深化的体现。 通过在中国的专业学习和实践,他们将掌握现代铁路维护的关键技术和管理经验,为ECRL建成后的安全高效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互利共赢的未来:技术转移与本地化

ECRL项目不仅仅是一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更是一个促进中马两国互利共赢的平台。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中国交建积极与马来西亚本地承包商、供应商和顾问公司合作,共享知识和技术,提升了本地企业的技术能力。 据报道,已有超过100名马来西亚人完成了ECRL工业技能培训计划,并加入到项目建设中,成为工程师和重型机械操作员。

人才培训是技术转移的重要途径。通过派遣学员赴华培训,马来西亚能够更快地掌握高铁技术,培养自己的铁路运营和维护团队,减少对外国技术的依赖。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马来西亚在铁路领域的自主发展能力,也将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远景与挑战:迈向铁路经济时代

ECRL项目建成后,将连接起马来西亚东西海岸,形成新的经济走廊。如何吸引沿线走廊的投资,促进工业增长,开启“东铁经济时代”,是项目面临的重要课题。 铁路的贯通将极大地提升沿线地区的交通便捷性,降低物流成本,为旅游、贸易和工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然而,项目的顺利推进和未来的成功运营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环境因素、基础设施配套以及区域限制等。 克服这些挑战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持续深化中马合作,加强技术转移和人才培养,相信ECRL项目将为马来西亚带来更加繁荣的未来。

派遣首批维护培训学员赴华,是ECRL项目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象征着中马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务实合作的不断深化,也预示着ECRL建成后,将由一支训练有素的本地人才队伍来保障其高效运营,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互联互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