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脉搏,跳动着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憧憬。然而,岁月的痕迹有时也会让城市肌理显得斑驳、陈旧,甚至潜藏危机。在马来西亚,一项名为《城市更新法案》的拟议立法正成为焦点,它被视为重塑城市活力、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关键一步,却也引发了关于权利、公平与社区未来走向的激烈讨论。这项法案为何如此重要?又为何会招致反对的声音?让我们一同深入这场关于城市未来的辩论。
城市为何需要“更新”?老旧社区的无奈
想象一下,那些承载着几代人记忆的老旧公寓,它们或许曾在国家独立初期见证了城市的蓬勃发展,但如今,设施老化、结构安全堪忧、空间拥挤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电线可能已经过时,升降机频繁故障,居住环境潮湿、通风不良,甚至存在虫害鼠患。对于住在其中的居民而言,这不仅是生活上的不便,更是潜在的安全隐患。
根据现有的法律,特别是1985年的分层地契法令,对这些老旧建筑进行大规模的更新或重建,需要获得所有业主的百分之百同意。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哪怕只有少数业主不同意,整个项目就会陷入停滞,使得绝大多数希望改善居住环境的居民望洋兴叹。槟城的一些公共房屋项目就曾因此遭遇法律障碍,无法进行重建。
马来西亚的城市化进程迅速,吸引了大量人口涌入,但伴随而来的是城市中心的某些区域变得破旧、不卫生,甚至沦为贫民窟。 住房和地方政府部长指出,《城市更新法案》的出台正是为了取代过时的法律法规,解决这些破旧城市区域的重建问题。 法案的目标是通过振兴老旧区域、提供可负担房屋、改善公共设施和提升建筑品质,来恢复城市的活力。 政府已经确定了半岛马来西亚的534个潜在城市更新区域,其中吉隆坡就有139个区域,包括被认为不安全的破旧公寓。
《城市更新法案》:打破僵局的钥匙?
拟议的《城市更新法案》核心在于降低启动城市更新项目的同意门槛。法案建议,对于楼龄30年以上的建筑,75%的业主同意即可;对于楼龄不满30年的建筑,门槛为80%;而对于废弃建筑,仅需51%的业主同意。 这与现行法律要求的100%同意形成鲜明对比。支持者认为,降低同意门槛是打破重建僵局、推动城市更新的必要手段。
法案的支持者强调,城市更新法案将提供一个适当的法律框架,确保透明的补偿、公众咨询以及以人为本的重建方式。他们认为,这将有助于终结那些不透明的幕后交易和无序开发,建立一个公平、透明且可持续的体系。法案被视为一种进步的工具,旨在确保所有普通马来西亚人都能获得安全、体面和宜居的住所。
总理拿督斯里安华依布拉欣表示,《城市更新法案》旨在保护业主的权利,确保获得比目前更高的公平补偿。他也强调,法案旨在保护人民的权利和尊严,特别是城市中的马来人,确保城市贫困人口能够更有尊严地生活,而不是长期生活在拥挤的环境中得不到解决。 政府承诺,该法案不会强迫业主放弃他们的房屋,也不会改变住宅区域的种族构成。 法案的原则之一就是保留原住民,保护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争议的漩涡:谁的利益受损?
尽管法案目标崇高,但它引发的争议和反对声音同样强烈。最核心的担忧在于,降低同意门槛可能会侵犯少数业主的产权。批评者认为,如果多数人同意就能启动项目,那么不同意的少数业主可能会被迫放弃他们的房产,这可能违反联邦宪法第13条保护产权的规定。 马来西亚国家购房者协会的秘书长就认为,法案允许在高达20%的业主反对的情况下强制进行重建,这可能迫使少数业主违背自身意愿放弃产权。
反对者还担心,这项立法可能被开发商利用,危及弱势群体。 有观点认为,法案似乎是由开发商主导的,将开发商置于城市更新项目的前沿。 这种模式可能导致弱势群体被排挤,无法在重建后的区域负担新的住房,从而引发“士绅化”问题,改变原有社区的社会结构。
此外,一些人认为,法案引入了另一层繁文缛节,可能使重建过程更加混乱。 还有批评指向法案中“滋扰”的定义过于宽泛,应仅限于对健康或财产有害、或影响居民安全的事件或情况。
围绕法案的讨论有时也带有种族色彩。反对党,特别是伊斯兰党,声称该法案将损害某些群体,特别是马来人的权利,并可能导致贫困的马来人和印度人被挤出城市地区。他们认为,这项法案有利于开发商,而开发商往往是华裔。 伊斯兰党青年团计划举行抗议活动,反对该法案,称其为“现代殖民主义”。
前进的方向:平衡与保障
城市更新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关乎着提升城市品质、改善居民生活。然而,任何改革都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和对个人权利的潜在冲击。马来西亚《城市更新法案》的争议,正是这种复杂性的体现。
为了平衡城市发展的需求与个人产权的保护,法案的实施细节至关重要。政府需要确保补偿机制的公平性与透明度,并提供充分的安置方案,保障原有居民在更新后仍有能力留在社区。此外,加强公众咨询和参与,确保业主的声音得到充分听取,是建立信任、减少阻力的关键。正如一些专家建议的,可以考虑设立一个由政府主导的机构来 oversight 城市更新项目,而不是完全依赖开发商。
城市更新不应仅仅是推倒重建,它更应该是一个社会重塑的过程,是让城市更有活力、更具包容性的机会。未来的城市更新,需要在经济可行性、社会公平和文化传承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点,确保城市的脉搏跳动得更加健康有力,让每一个生活在其中的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与活力。
结语:城市未来的考量
《城市更新法案》是马来西亚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试图解决长期困扰老旧社区的难题,但同时也面临着复杂的挑战。如何在推动城市现代化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居民的利益和权利,避免社会不公和社区分裂,是摆在政府和全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这场关于城市未来的辩论仍在继续,它提醒着我们,每一个冰冷的法律条文背后,都连接着无数个鲜活的生命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