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岸最大毒案告破!警方缴获2500万毒品

东南亚的宁静海岸线,在四月的夜色下,往往是渔民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和海浪轻柔的拍岸声。然而,在2025年4月23日的Setiu,这份宁静被一场雷霆万钧的扫毒行动打破,警方在此成功捣毁了东海岸今年以来最大的国际贩毒集团,查获了价值高达2500万令吉的毒品。 这不仅仅是一次毒品查缴,更是一场智慧与勇气的较量,揭示了国际贩毒网络的冰山一角及其狡猾的运作模式。

暗流涌动:毒品网络的触角

此次被捣毁的贩毒集团,其活动范围远超马来西亚本土。根据警方披露的信息,这些毒品是从“金三角”地区,经由越南进入马来西亚,选择吉兰丹和登嘉楼水域作为入境点。 Setiu则成为了重要的中转站和“加工厂”,毒品在这里被重新包装,准备通过海路运往最终目的地——澳大利亚市场。 这种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贩毒路线,反映出国际贩毒集团的组织严密和运作的专业化。他们利用地理位置的便利和现有运输渠道,将毒品的触角伸向全球。

夜幕下的突袭:警方行动的细节

警方的行动是经过长达一个月的缜密侦查后展开的。 4月23日晚9点,第一次突袭在Setiu河岸进行。警方逮捕了一名32岁的雪兰莪籍男子,当时他正在从一艘船上卸下29个袋子。 这些看似普通的袋子里,却隐藏着巨大的罪恶:470包疑似甲基苯丙胺(俗称冰毒)和297块海洛因碱,总重量高达590.18公斤。

仅仅一小时后,在距离第一现场约500米外的Pulau Tok Bilal海岸,警方进行了第二次突袭。 一名39岁的登嘉楼籍男子在一艘玻璃纤维船上被捕,他的背包里藏有1.02公斤的甲基苯丙胺。 这两次成功的突袭,犹如两记重拳,直接击溃了这个庞大的贩毒网络。

伪装下的罪恶:渔船与毒品运输

这个贩毒集团的运作模式尤其值得关注。为了逃避警方的侦查,他们采取了一种新颖的伪装方式:租用渔船,并以“三天两夜渔业配套”为幌子进行毒品走私。 租用一条这样的渔船需要花费4800令吉。 毒品通过这些伪装成渔船的船只运到Setiu进行重新包装,然后再转移到停泊在登嘉楼水域的游艇上,最终由游艇运往澳大利亚。 这种利用现有合法活动进行非法勾当的手段,增加了警方的侦查难度,也体现了犯罪分子的狡猾和反侦查能力。警方向媒体表示,这是当局首次侦测到这种新型的走私模式。

巨额利润与高额报酬:毒品交易的诱惑

价值2500万令吉的毒品,一旦成功流入市场,将带来天文数字的利润。警方估计,此次查获的毒品足以供应295万名吸毒者使用。 面对如此巨大的利益,贩毒集团不惜重金雇佣人员。被捕的两名嫌疑人,每人被许诺5万令吉的报酬。 调查显示,这两名嫌疑人属于同一个贩毒集团,并且都有前科,涉及1953年普通赌博场所法令和1952年危险毒品法令下的罪行。 尽管他们在被捕后的尿液检测呈阴性,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参与毒品犯罪的事实。

警方的决心与协作:打击犯罪的合力

此次成功的扫毒行动是武吉阿曼肃毒刑事调查部(NCID)与登嘉楼和吉兰丹州肃毒组以及水警部队紧密合作的结果。 经过一个月的联合情报行动,他们成功瓦解了这个利用马来西亚作为中转站的国际贩毒集团。 警方的迅速反应和跨部门协作,是此次行动取得成功的关键。除了毒品,警方还根据1988年危险毒品(财产充公)法令,查扣了属于该集团的价值约46000令吉的资产,包括三辆汽车、两件珠宝、一顶奢侈头盔和1631令吉现金。

余波与警示:持续的反毒斗争

目前,两名嫌疑人已被还押14天,从4月24日至5月7日,以协助根据1952年危险毒品法令第39B条进行的调查。 此次案件再次敲响了警钟,提醒我们毒品犯罪的猖獗以及其对社会造成的巨大危害。国际贩毒集团不断变换手法,挑战着执法部门的能力。持续的反毒斗争需要警方、政府、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公众意识,切断毒品供应链,才能有效地遏制毒品的蔓延。 Setiu的这次胜利,是反毒斗争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也仅仅是漫长征程中的一小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