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运商吁阻中国货经马来避美关税

贸易航线的“障眼法”:空运业为何对中国商品绕道马来西亚感到担忧?

飞鸟与货物,本该在蓝天白云下畅行无阻,然而,当贸易壁垒高筑,空中通道也可能遭遇“乱流”。近期,一则关于空运承运商呼吁采取行动的消息,将人们的目光聚焦到了一个日益突出的问题:部分中国商品正通过转道马来西亚的方式,试图规避美国的高额关税。这不仅仅是一个贸易操作层面的小伎俩,它牵动着国际贸易秩序的神经,也让空运物流行业感到不安。 马来西亚航空货运代理协会(AFAM)对此表达了担忧,并敦促相关部门加强监管。 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逻辑和风险?本文将带你深入探究。

贸易战下的“曲线救国”

要理解这一现象,首先需要回顾中美贸易摩擦的大背景。自2018年以来,美国对大量中国商品加征了高额关税,有些税率甚至高达145%。 这无疑给中国出口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削弱了其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 在这种压力下,一些企业开始寻找规避高关税的途径,而将货物运往第三国进行转运,再出口至美国,就成了一种所谓的“曲线救国”策略。

为何是马来西亚?

在众多潜在的转运地中,马来西亚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港口基础设施和物流网络,成为了部分中国商品“洗产地”的热门选择。 一些中国的物流中间商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宣传此类服务,声称可以通过在马来西亚获取新的原产地证明,将中国商品“变成”东南亚制造,从而享受较低的关税待遇。

空运业的担忧与呼吁

马来西亚航空货运代理协会(AFAM)正是看到了这种趋势及其潜在的风险,才公开发声,呼吁相关部门介入。 他们的担忧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誉风险:这种“洗产地”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欺诈行为,一旦被发现,不仅会损害参与企业的声誉,更会严重损害马来西亚作为国际贸易伙伴的信誉,可能危及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
法律风险:规避关税是违法行为,一旦被美国或其他国家的海关查获,可能面临罚款、货物扣押甚至法律诉讼等严重后果。对于参与其中的空运承运商和货运代理而言,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法律风险。
市场扰乱: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对那些合规经营的企业造成不公平竞争。
监管挑战:大量的转运货物增加了海关和相关部门的监管难度,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核查。

面对这些担忧,AFAM呼吁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加强监管,确保对原产地证明的核查更为严格。 他们也向本地进出口商发出了强有力的警告,告诫他们不要参与任何形式的原产地欺诈。

政府的应对措施

马来西亚政府已经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采取行动。马来西亚投资、贸易及工业部部长表示,该部门将从即日起成为所有出口至美国的非优惠原产地证明(NPCO)的唯一签发机构,以加强对货物原产地的管控。 此前,贸易团体也拥有签发此类证明的权力,但为了防止滥用,政府决定收回这一权力。

“实质性转化”的界定与挑战

根据美国贸易法的规定,商品必须在某个国家经历“实质性转化”,例如大幅提高价值的加工或制造,才能被视为来自该国并适用其关税待遇。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实质性转化”的界定往往存在模糊地带。简单的更换包装、标签或进行一些轻微的组装,通常不足以被认定为实质性转化。但一些物流公司声称可以通过与当地工厂合作,协助获取新的产地证明,这无疑是在利用规则的灰色地带进行操作。

跨境贸易的暗流涌动

这种通过转运规避关税的现象并非孤立存在。除了马来西亚,越南、新加坡等其他东南亚国家也曾被提及作为潜在的转运地。 韩国海关部门也查获了不少伪造原产地(多数来自中国)的进口品,其中大部分都打算出口至美国。 这表明,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跨境贸易中规避关税的暗流正在涌动,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

除了“洗产地”,还有其他规避关税的手段,例如虚报货物价值或将高价商品与低价商品混装。 这些都增加了贸易监管的复杂性。

未来的展望

空运承运商的呼吁以及马来西亚政府采取的措施,是应对贸易战带来的非预期后果的重要一步。然而,只要高额关税依然存在,寻求规避的方法就可能持续出现。未来,各国政府、海关部门以及贸易行业需要加强合作,共享信息,提升监管能力,以更有效地打击贸易欺诈行为,维护公平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

同时,这也促使我们思考,贸易摩擦最终会以何种方式收场,以及如何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适应性的全球供应链,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于企业而言,合规经营始终是长远发展的基石,任何试图通过非法手段获取短期利益的行为,都可能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场关于贸易航线的“障眼法”,折射出全球贸易格局变化下的复杂性和挑战性。空运业的担忧,是整个物流链条对潜在风险的预警,也是对维护国际贸易规则的呼吁。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货物在空中通道上真正实现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