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污染后水厂重启 锈蚀盗管又陷供水危机

水厂重开,挑战仍在:鱼塘污染警报解除后的新难题

在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巴西普特(Pasir Puteh),瓦卡夫布努特滤水站(Wakaf Bunut Water Treatment Plant, WTP)在经历了一场因疑似鱼塘污染而导致的暂时关闭后,终于恢复了运作。水务部门在对 Sungai Rasau 河的水质进行了一周的检测后,确认水质安全,为滤水站的重启亮起了绿灯。然而,尽管鱼塘污染的警报得以解除,当地的供水问题并未就此画上句号,生锈的管道和猖獗的管道盗窃行为,正给稳定的供水带来新的挑战。

水质危机:鱼塘污染的阴影

瓦卡夫布努特滤水站的关闭发生在4月11日,原因在于滤水站取水点的原水水质突然下降。初步调查显示,污染源头可能来自于附近的一个鱼塘。有报道指出,在 Sungai Rasau 河的灌溉和排水部门大坝附近发现了大量死鱼,这进一步印证了鱼塘水中毒素流入河流的可能性。鱼塘主人也承认,鱼塘里的水可能已经流入了河中,导致死鱼的出现。虽然环境局在事发后采集了水样进行分析,并且初步现场测试显示读数正常,但为了安全起见,滤水站的运营仍然暂时停止,等待进一步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国家水务委员会(SPAN)与州环境局一直在密切监测水质,确保公共安全并确定污染源。最终,经过一周的实验室检测,水样结果确认河流安全,滤水站得以重新投入运营。

新的困境:管道老化与失窃

就在鱼塘污染危机告一段落之际,巴西普特的供水系统又面临着新的困境。 Kelantan 公共工程、基础设施、水务及乡村发展委员会主席 Datuk Dr Izani Husin 透露,由于最近地下管道盗窃事件频发,导致该州的非收益水(Non-Revenue Water, NRW)率飙升了30%。非收益水指的是已经生产但未能被用户付费计量的水,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管道泄漏和盗窃。虽然部分涉案的盗窃者已被抓获,但管道更换工作仍在进行中。

老旧的管道不仅容易成为盗窃的目标,自身也存在老化问题。在更换管道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出现了水质变色,这是由于管道内部的铁锈所致。据统计,在已经检查的4800公里管道中,有很大一部分被发现损坏或堵塞。目前,水务部门正在努力更换3200公里的老旧管道,但这并非一蹴而就的任务。以目前的进度,每年只能更换150公里。为了加快修复和更换的步伐,亟需增加更多的泄漏检测团队。

深层原因与连锁反应

巴西普特面临的供水问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马来西亚全国范围内水资源管理挑战的一个缩影。长期的管理不善和不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除了城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水资源短缺还源于水管理能力有限、管理混乱以及用户之间沟通不畅。

在水资源集水区进行的伐木活动也对河流造成污染,威胁着水源和野生动物。气候变化也改变了全球水资源的可用性、数量和质量,导致干旱期延长或降雨量异常。

管道的老化和失窃不仅造成了水资源的浪费,也直接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非收益水的高比例意味着水务公司在水生产和供应过程中损失了大量成本,这最终可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前路漫漫:亟待解决的挑战

巴西普特瓦卡夫布努特滤水站的重开,为当地居民带来了一丝希望,但这只是解决供水问题的第一步。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

首先,必须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严厉打击非法倾倒污染物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从源头上保障原水水质安全。其次,需要投入更多资源用于升级和更换老化的供水基础设施。这不仅包括更换管道,还应考虑采用更先进的材料和技术,提高供水系统的抗腐蚀和防盗能力。 增加泄漏检测团队的数量,可以更及时地发现和修复管道泄漏,减少水资源浪费。

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水资源保护的意识,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到监督和举报管道泄漏、盗窃等行为中来。水务部门与社区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合作,对于解决供水问题至关重要。

最后,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制定更具前瞻性的水资源管理策略,考虑气候变化的影响,推广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例如雨水收集系统,以增强供水系统的韧性。 投资新的水处理厂,如计划在巴西普特建设的新水处理厂,也是提高供水能力和质量的重要途径。

巴西普特的水厂重开,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随之而来的铁锈水和管道盗窃问题,再次提醒我们,保障清洁、稳定的供水,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和多方面的协同合作。这不仅是水务部门的责任,也是每一个居民、每一个社会成员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