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mi知乎化,元宝豆包陷同质化困局

追逐“社区”的AI新浪潮:元宝、豆包与Kimi的殊途同归?

互联网产品的演进史,某种程度上就是一部“社区”变迁史。从早期的BBS、论坛,到后来的豆瓣、知乎,再到如今的B站、小红书,社区作为用户聚集、内容沉淀、关系构建的载体,始终蕴含着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如今,随着大模型技术的飞速发展,AI应用也开始将目光投向了这一古老而常新的产品形态,试图在“社区”中寻找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大模型应用的“超级入口”之困

在AI应用领域,目前尚未出现一个能像微信、抖音那样拥有数亿日活的“超级应用”。虽然大模型技术在不断进步,数据质量差距也在迅速缩小,但纯粹的模型能力竞争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开源模型的壁垒难以形成,这使得AI应用至今未能走出“超头部”的局面。面对这一困境,不同的厂商开始探索不同的发展路径。 一方面,以百度为代表的一些公司仍然坚信AI应用会在B端率先爆发,并加速深耕B端场景。另一方面,OpenAI的奥特曼等业内人士则更看好拥有10亿日活的C端互联网产品,认为它们在五年后会比最先进的模型更有价值。这种观点的差异,也直接影响着各家公司在产品发展方向上的选择。

在此背景下,瞄准社交网络和社区,似乎成为了AI新贵的共同选择。近期,Kimi、元宝等AI应用都相继曝光了自家的社交产品,试图通过构建社区来吸引和留存用户,打造“超级入口”。

元宝、豆包:流量与心智的争夺

腾讯的“元宝”和字节跳动的“豆包”,可以说是国内AI大模型应用领域的两个明星产品。两者在产品命名上都颇为接地气,展现了“取个俗名好养活”的默契。回顾2024年,豆包凭借字节系的流量优势,尤其是在抖音上的快速传播,在用户增长上取得了显著成绩,到年底月活已突破1200万,是Kimi的三倍。

然而,腾讯的元宝虽然起步较晚,推广力度初期也不大,但在今年年初从TEG(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分拆到CSIG(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后,开始了快速迭代之路。 특히,接入DeepSeek-R1满血版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DeepSeek在国内掀起全民势能的背景下,腾讯元宝迅速承接了这波流量,并通过微信生态内的推广和外部投放,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用户量的快速增长,一度超越豆包,登上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榜第二。

元宝的成功,并非完全依赖买量。它作为DeepSeek流量的第一波承接者,凭借腾讯的庞大流量池,在用户心智培养上具备天然优势。微信用户一旦了解到元宝这个AI应用,就能很自然地在微信生态中使用,用户留存压力相对较小。

相比之下,豆包虽然在DAU上仍有优势,但在DeepSeek带来的模型平权新形势下,面临着如何保持竞争力的挑战。对于豆包而言,简单地跟风接入DeepSeek并非最佳选择,这可能会改变其原有的产品定位和用户体验,影响字节系大模型团队的士气,并影响外部对字节自研大模型的期待和品牌认知。因此,豆包需要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竞争路径,例如在多模态识别、PPT生成、数据分析等方面保持优势,并尽快提升自身模型的声望至行业头部水平。

Kimi:“知乎化”的社区探索

与元宝和豆包不同,Kimi在缺乏“大厂爸爸”直接支持的情况下,在流量获取上相对吃力,一度在互联网上“消失”了几个月。但最近,Kimi也传来了新的动向:正在小范围内测一款“社区”产品。从曝光的截图来看,Kimi直接在App首页为社区设置了一级入口,与聊天机器人并列,分为“Kimi”和“发现”两大模块。社区内容类似于朋友圈,以用户分享的内容和评论为主,并支持图文分享和个人主页。

Kimi的社区探索,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其“知乎化”的倾向。知乎作为国内知名的知识分享社区,汇聚了大量高质量的问答内容和专业用户。Kimi通过大量调用知乎的数据,并进行综合和总结,为用户提供整理好的答案,这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对优质内容的搜索需求。 而现在,Kimi更进一步,希望通过构建自己的社区,吸引用户分享与Kimi的问答结果,甚至是个人的图文内容,从而沉淀用户关系链,形成自己的内容生态。

AI与社区的融合:未来何去何从?

AI应用瞄准社区,是希望借由社区的用户粘性和内容沉淀能力,突破增长瓶颈,构建竞争壁垒。社区化被认为是重构产品底层逻辑的核心引擎。

然而,社区的成功并非易事,需要满足多个条件:首先,需要精准洞察用户需求,提供能吸引用户聚集和分享的价值;其次,需要建立可持续的内容生产机制,无论是UGC(用户生成内容)还是PGC(专业生成内容),都需要有源源不断的高质量内容来支撑社区的活跃度;最后,需要在商业价值和用户体验之间找到平衡点,避免过度商业化对社区氛围造成破坏。

对于Kimi而言,借鉴知乎的模式,通过社区化来沉淀高质量问答内容和用户关系,或许是一个可行的路径。但如何吸引用户从知乎等现有社区迁移过来,并形成独特的社区文化和价值,将是其面临的挑战。

元宝和豆包作为背靠大厂的AI应用,在流量获取和用户基础上有天然优势。然而,大厂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何在快速迭代和模型能力提升的同时,有效地利用社区模式增强用户粘性,避免用户流失,将是它们需要思考的问题。腾讯元宝接入DeepSeek后实现了下载量的飙升,但能否将下载量转化为持久的用户活跃度和社区繁荣,还有待观察。 豆包则需要在坚守自研模型的同时,探索出一条不同于元宝的社区发展道路,或许可以结合字节系在内容创作和社交互动方面的优势。

最终,元宝、豆包和Kimi,以及其他正在或将要进入社区领域的AI应用,都将殊途同归,踏入同一条河流——在用户、内容、技术和商业模式的交织中,探索AI与社区融合的最佳路径。这不仅仅是产品形态的简单叠加,更是对未来AI应用生态的一次重要探索。一切才刚刚开始,谁能在这场社区化浪潮中脱颖而出,构建起真正的“超级入口”,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