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知声的第四次上市之路:机遇与挑战并存
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云知声”)正在进行第四次上市尝试,这一次选择在香港交易所递交招股书。这家成立于2012年的人工智能企业,曾经是智能语音赛道的先行者,但如今却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持续的亏损。那么,云知声这次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
坎坷的上市之路
云知声的上市之路可谓一波三折。早在2020年,云知声就试图冲击科创板,但最终主动撤回了申请。此后,又在2023年6月和2024年3月两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但都未能成功。
科创板受挫
云知声首次冲击科创板时,曾因招股书中“语音病历市场占有率高达70%”的表述遭到科大讯飞的公开质疑。科大讯飞认为,其在医疗领域的智能语音应用,无论是在深度、广度还是营收规模上,都远超云知声。最终,云知声撤回了科创板上市申请。
港股之路
在科创板受挫后,云知声转战港股。然而,港股市场对人工智能企业的盈利能力要求更高。尽管云知声的营收在不断增长,但其亏损也在逐年扩大,这给其港股上市之路带来了不确定性。
财务状况:增收不增利
招股书显示,云知声的营收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持续增长,从6.01亿元增至9.39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然而,与此同时,云知声的净亏损也在不断扩大,分别为3.75亿元、3.76亿元和4.5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超过12亿元。
研发投入
持续高额的研发投入是云知声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至2024年,云知声的研发支出占营收比重一直维持在30%至40%区间。尽管云知声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例如推出了山海大模型,但这些技术成果的商业化进展却相对缓慢。
现金流压力
在持续亏损的情况下,云知声面临着现金流压力。截至2024年末,云知声所持有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仅剩1.56亿元。与此同时,云知声的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283天,反映了其在回款方面面临的压力。
市场竞争:强敌环伺
云知声所处的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市场竞争激烈。在智慧生活领域,云知声与科大讯飞、百度等巨头展开竞争;在智慧医疗领域,云知声同样面临着科大讯飞等竞争对手的挑战。
市场份额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2024年云知声在中国AI解决方案市场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仅为0.6%。在生活AI解决方案市场,云知声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5.8%;在医疗AI服务解决方案市场,云知声排名第四,市场份额为2.3%。与科大讯飞等头部企业相比,云知声在市场份额上仍有较大差距。
客户流失
除了市场竞争激烈外,云知声还面临着客户流失的问题。在医疗业务方面,云知声的客户留存率从2022年的70.4%降至2024年的53.3%。客户流失可能会对云知声的营收和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优势与战略布局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云知声也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布局。
技术积累
云知声拥有一支由语音识别专家黄伟带领的技术团队,在智能语音技术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云知声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拥有多项核心技术,并推出了多款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智慧生活+智慧医疗”双轮驱动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云知声选择以“智慧生活+智慧医疗”双轮驱动作为其发展战略。
- 智慧生活: 云知声的智慧生活业务覆盖智能家居、智能车载、智慧交通等多个场景。
- 智慧医疗: 云知声的智慧医疗业务主要面向医院和保险公司,提供AI产品和解决方案,包括语音电子病历、病历质控、医疗保险支付管理等。
山海大模型
云知声推出了拥有600亿个参数的自有大语言模型——山海大模型。云知声希望借助山海大模型,提升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
上市前景:挑战与机遇并存
云知声的第四次上市之路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持续亏损、市场竞争激烈、客户流失等。然而,云知声也具备一定的技术优势和战略布局。
盈利能力是关键
对于云知声而言,能否成功上市,关键在于能否尽快实现盈利。如果云知声能够有效控制成本、提高营收、拓展市场份额,就有望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
市场环境
当前,人工智能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如果云知声能够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和战略布局,就有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风险提示
投资者在关注云知声上市前景的同时,也需要注意其面临的风险,包括技术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等。
结论
云知声的第四次上市之路注定不会平坦。面对诸多挑战,云知声能否成功登陆资本市场,仍存在不确定性。但如果云知声能够有效应对挑战,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就有望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