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都电源正计划赴香港进行首次公开募股(IPO),这一举动使其成为又一家加入赴港IPO的储能行业的公司。尽管该公司在工业储能领域拥有30年的经验,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2024年预计将出现巨额亏损。
IPO背景:全球战略与资本运作
南都电源此次筹划赴港上市,旨在推进其全球化战略,提升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并打造国际化资本运作平台,提升公司治理透明度和规范化水平。公司希望借助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汇聚全球资本与资源,实现跨越式发展。
业绩下滑:盈利双降与巨额亏损
然而,南都电源在启动赴港IPO之际,其业绩并不乐观。2024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2亿至15.6亿元,扣非后亏损更是达到14亿至17.6亿元,同比由盈转亏。同时,公司营收也出现明显下滑。
亏损原因:多重因素叠加
南都电源将业绩亏损归因于以下几个方面:
- 铅回收业务受挫: 电池技术进步导致退役废旧电池供给减少,而回收行业产能过剩,废旧电池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产品毛利率持续下降。同时,国家政策影响地方奖补政策,进一步影响了铅回收业务的盈利能力。
- 锂电储能业务竞争激烈: 锂电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选择性放弃低毛利订单,导致订单获取和实际发货均不达预期,尤其是在海外市场,大量在手订单延迟发货,导致产能利用率不足,进一步降低了产品毛利率。
- 资产减值: 基于谨慎性原则,公司对相关商誉、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计提了减值准备。
- 诉讼影响: 公司与江苏新日电动车股份有限公司的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一审判决,导致公司增加计提预计负债,以及同类型产品的存货跌价准备和售后服务费用。
财务风险:负债高企
业绩恶化的同时,南都电源的财务风险也在攀升。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总负债高达145.16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26%,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行业挑战:集体阵痛与转型
南都电源的困境也反映出中国储能行业的集体阵痛。技术路线选择的风险、多元化布局的成本压力、海外市场的高门槛,均是行业转型期的共性挑战。在碳中和的长期赛道中,企业生存法则正从“规模扩张”转向“精益运营”,战略定力与技术创新能力将成为突围关键。
未来展望:IPO能否扭转颓势?
南都电源的港股IPO能否成为扭转颓势的转折点,尚待时间检验。但可以肯定的是,在巨亏与高负债的双重压力下,这场豪赌不仅关乎企业存亡,更将为中国储能产业的全球化路径提供重要参考。公司计划募资用于海外市场等,但市场对其能否扭转颓势仍存疑。
公司优势:全产业链布局与技术积累
尽管面临挑战,南都电源也具备一定的优势。公司自1994年成立就进入工业储能领域,拥有三十年的生产应用和技术积淀,拥有自主研发的数据中心后备电源技术、行业级整体解决方案和丰富的应用经验,市场占有量位居国内及全球领先地位。此外,公司已打通从锂电池制造、系统集成、运营服务到锂资源回收的全产业链,其全链条的生态体系构成了其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储能市场:广阔前景与激烈竞争
储能行业作为支撑新能源发展的关键一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随着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建设布局加速,政府、金融企业、第三方数据中心等不断兴起,南都电源客户结构更加全面,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同时,公司也在积极布局民用锂电业务,为电动三轮车、低速四轮车提供大容量、高安全、长寿命的锂电池产品,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之一。然而,储能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企业需要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结论:机遇与挑战并存
总的来说,南都电源赴港IPO既面临着业绩下滑、财务风险等挑战,也拥有行业经验、全产业链布局等优势。IPO能否成功,以及公司未来能否扭转颓势,取决于其能否有效应对行业挑战,抓住市场机遇,提升自身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