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积金改革获WEF认可·非正规员工缴纳增53%

马来西亚公积金局改革:非正规员工参与度激增背后的典范意义

退休保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公民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如何建立一个健全、可持续的退休金制度,让每一位劳动者在年老时都能拥有尊严和保障,是各国政府和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近期,马来西亚雇员公积金局(KWSP,以下简称公积金局)的改革方案,获得了世界经济论坛(WEF)的认可,并被列为新兴经济体的典范,尤其是在提高非正规员工参与度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非正规员工缴纳人数激增53%,这并非一个简单的数字增长,而是体现了公积金局改革的深远意义和积极影响。那么,公积金局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其改革的经验又对其他国家有何借鉴意义?

退休保障的时代挑战:谁在“裸退”?

传统的退休金制度,往往依赖于正规就业体系,主要覆盖那些拥有稳定工作和固定雇主的员工。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变化和劳动市场的日益灵活化,越来越多的劳动者选择或被迫进入非正规就业领域。零工经济、自由职业、个体经营等形式的兴起,使得传统的雇佣关系变得模糊,这些非正规员工往往缺乏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社会保障,面临着“裸退”的风险。

“裸退”一词,形象地描绘了这部分人群在退休时所面临的困境:没有足够的退休金储备,没有医疗保障,甚至没有基本的养老支持。他们的晚年生活充满了不确定性和焦虑。如何将这部分人群纳入退休保障体系,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公积金局的创新之路:i-Saraan计划的成功

面对非正规员工的退休保障难题,马来西亚公积金局积极探索创新性的解决方案。其中,i-Saraan计划无疑是其中的亮点之一。i-Saraan计划,旨在鼓励非正规领域的员工自愿缴纳公积金,并提供政府配对缴纳补贴措施,每年限额500令吉。这一计划的核心在于:

  • 自愿参与: 充分尊重非正规员工的意愿,不强制要求缴纳,而是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他们自愿加入。
  • 政府补贴: 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政府补贴,提高非正规员工的参保积极性。20%的配对缴纳补贴,无疑是一项极具吸引力的激励措施。
  • 灵活便捷: 简化参保流程,提供灵活的缴纳方式,降低非正规员工的参保门槛。

正是这些创新性的举措,使得i-Saraan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参与人数从2023年的38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58.14万人,增长幅度高达53%。这不仅意味着更多的非正规员工获得了退休保障,也意味着公积金局在扩大覆盖面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不止于数字增长:改革背后的深层意义

公积金局改革的意义,远不止于非正规员工缴纳人数的增长。它还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深层意义:

  • 公平性: 将非正规员工纳入退休保障体系,体现了社会公平的原则,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 可持续性: 扩大公积金的覆盖面,有助于提高退休金制度的可持续性,减轻政府的财政压力。
  • 社会稳定: 为非正规员工提供退休保障,有助于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
  • 经济发展: 提高非正规员工的收入预期,有助于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公积金局改革的借鉴意义

马来西亚公积金局的改革经验,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新兴经济体,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正视非正规就业的趋势: 各国政府应正视非正规就业日益增长的趋势,将其纳入政策考量,并积极探索针对非正规员工的退休保障方案。
  • 创新退休金制度的设计: 借鉴i-Saraan计划的经验,设计灵活、便捷、具有吸引力的退休金制度,鼓励非正规员工自愿参与。
  • 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支持: 政府应在退休金制度改革中发挥积极的引导和支持作用,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政策保障。
  • 加强宣传和推广: 加强对退休金制度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迎接退休保障的新时代

马来西亚公积金局的改革,为我们展示了在新时代下,如何构建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的退休保障体系。它提醒我们,退休保障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只有通过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美好愿景。

公积金局的改革是一个开始,而非终点。未来,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创新性的举措,为全体劳动者构建更加完善的退休保障体系,共同迎接退休保障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