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形式措施与教育课纲可互补!黄家和:戴国旗扣章非“零和游戏”
—
近期,教育部强制学生戴国旗扣章的举措在社会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形式主义的举措是否真的能够促进爱国情操?教育部副部长黄家和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戴国旗扣章并非“零和游戏”,而是与教育工作相辅相成的措施。
在黄家和看来,戴国旗扣章并非与实际促进爱国精神教育发生冲突,实际上,它可以作为一种补充,对学生进行爱国意识的教育。黄家和表示,大家可以对国旗扣章提出质疑,但不能否定佩戴国旗扣章有其意义。他认为,佩戴国旗扣章与教育工作并不是零和游戏,而是可以共存共荣的。这种措施能够更好地宣导学生爱国情操,让爱国主义的种子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同时,全国家教协会理事会主席莫哈末阿里哈山也表态认同学生佩戴国旗徽章是一项好措施。他认为,这可以有效地宣导学生的爱国情操,但也强调不应强制性实施。这表明社会对于爱国教育还存在着多元的看法和态度,需要更多的沟通和共识。
除了这些争论之外,教育课纲也是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一环。近期的一项学科教学锦囊中,特别强调了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教学。这种锦囊通过整合各种资源,配合学与教的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公民责任和社会发展,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另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提出了抓好纪律教育和政德教育的重要性。这些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党员干部的素质,更是为了树立正确的党风政风,引导他们正确处理自律和他律的关系,确保党员干部的行为符合党的要求,展现出良好的形象。
综合以上观点和实践,我们可以看到爱国形式措施与教育课纲确实可以相互互补。戴国旗扣章等举措可以作为一种表面化的爱国形式,宣导爱国情操;而教育课纲中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则可以从根本上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和道德观念。这两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发展。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