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安全法未完善 吹哨人法不足 主要改革受阻

C4:未能彻底保护安全 吹哨人法令缺关键改革

## 引言
吹哨人法令是保障举报人安全和促进社会透明度的重要法律工具。然而,尽管近年来吹哨人法令进行了多次修订,仍然存在一些关键问题未能得到充分解决。特别是马来西亚的吹哨人保护法(WPA 2010)修正案,引发了民间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本文将深入分析吹哨人法令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 正文

吹哨人法令现状

马来西亚的吹哨人保护法(WPA 2010)近期推出了修正案,旨在扩大对吹哨者的保护范围,并设立吹哨者保护委员会[1]。这一委员会由一位主席和最多7位成员组成,负责监督执法机构并收集举报信息[1]。然而,尽管这些努力值得肯定,民间社会仍然呼吁进一步解决法令中的关键漏洞和矛盾[2]。

存在的问题

当前吹哨人法令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法律矛盾和保护不力。例如,刑事法典第203A条和1972年官方机密法令与吹哨人保护法令第6条相矛盾,导致举报人在揭露不当行为时面临法律风险[2]。此外,第11(1)(a)条规定如果举报人曾参与所举报的不当行为,其保护将被撤销,这忽略了他们可能出于善意或已悔改的事实[2]。

未来发展方向

为了加强吹哨人保护,民间社会建议修订第6条和第11条,以消除法律模糊性并赋予执法机构酌情决定保护权力的权力[2]。此外,鼓励网络交易平台引入“吹哨人”制度,也是推动透明度和问责制的重要举措[5]。

## 结尾

总结与展望

吹哨人法令的完善对于促进社会透明度和打击腐败至关重要。尽管现有法令存在不足,但通过持续的修订和完善,我们可以为举报人提供更好的保护,推动社会向更加公正和透明的方向发展。未来,政府和民间社会需要共同努力,确保吹哨人法令能够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资料来源:
东方日报
星洲日报
议报
国家统计局
中国网

相关资讯来源:

[1] www.orientaldaily.com.my

[2] www.sinchew.com.my

[3] yibaochina.com

[4] www.stats.gov.cn

[5] tech.china.com.cn